鳳眼果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鳳眼果的幾個方面。
【別名】頻婆果(《嶺外代答》),九層皮(《君子堂日詢手鏡》),羅晃子(《綱目》),潘安果(《生草藥性備要》),七姐果、富貴子(《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
蘋婆
的種子
。【原形態】蘋婆(《植物名實圖考》)
【生境分布】野生山坡林內或灌叢中,亦有栽培。分布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溫胃,殺蟲。治蟲積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研末為散。外用:煅存性研末調搽。
【附方】①治腹中蛔蟲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羅晃子、牽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鳳眼果是一種已經存在很久的藥材,在很多中醫書上都有關于它的記載,可見鳳眼果其確實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