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勝濕湯是一種常見的中醫治療疾病的藥方,這種藥方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羌活勝濕湯來治療一些頭痛,頭重,或者濕氣過重,甚至對于感覺一身都是病的患者來說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可以產羌活勝濕湯不僅可以治療疾病,也可以當作日常保健常吃的一種保健藥方。
這種羌活勝濕湯主要是由一些獨活酒洗,羌活,和一些其它的中藥配制成的,那么制作羌活勝濕湯的藥方都有哪些呢?日常要如何利用羌活勝濕湯養生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羌活勝濕湯(利濕之劑)
【來源】元?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
【組成】羌活、獨活酒洗、藁本酒洗、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川芎二分,酒洗、蔓荊子三分,碎、生姜三片
【用法】上(口父)咀,清水二杯,煎至一杯,去滓,食后溫服,緩取微似汗。
【歌訣】羌活勝濕羌獨用,芎篙蔓荊草防風,寒濕在表頭身重,發表祛濕效力雄。
【主治】治濕氣在表,頭痛頭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盡痛,微熱昏倦。
【加減】如身重腰中沉沉然,中有寒濕也,加酒洗防己、附子。
【各家論述】
1、《醫方集解》汪讱庵
此足太陽藥也。經曰
2、《張氏醫通》張石頑
此治頭項之濕,故用羌、防、芎、藁一派風藥,以祛上盛之邪。然熱雖上浮,濕本下著,所以復用獨活透達少陰之經。其妙用尤在緩取微似之汗,故劑中加用甘草,以緩諸藥辛散之性,則濕著之邪,亦得從之緩去,無藉大開汗孔,急驅風邪之法,使肌腠餒弱無力,濕邪因之內縮,但風去而濕不去也。其有腰以下重,寒濕之邪留于陰分也,本方加防己以逐濕,必兼生附以行經;或見身重腰沉沉然,濕熱之邪遍于陽分也,本方加蒼術以燥濕,必兼黃柏以清熱,非洞達長沙術附、桂附、梔子柏皮等方,不能效用其法。
3、《醫門法律》喻嘉言
按濕上甚而熱,汗之則易,下之則難,故當變其常法而為表散,此方得之。
4、《醫鏡》顧松園
此升陽散濕之劑,凡濕從外受者,無論在上在下,俱以此方隨證加減治之。按《金匱》云
【變化方】
(1)本方除獨活、蔓荊、川芎、甘草,加升麻、蒼術。名羌活除濕湯,
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
(2)本方除川芎,加黃耆、當歸、蒼術、升麻,名升陽除濕湯,治水疝腫大,
陰汗不絕。再加麥芽、神曲、豬苓、澤瀉,除當歸、黃耆,
亦名升陽除濕湯,治脾虛瀉痢。
內外傷辨卷中
【來源】《內外傷辨》卷中。
【異名】通氣防風湯(《醫學發明》卷五)。
【組成】羌活獨活各3克藁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1.5克蔓荊子0.9克
【用法】上藥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大溫服。
【功用】祛風勝濕。
【主治】風濕在表,頭痛項強,腰背重痛,一身盡痛,難以轉側,惡寒發熱,脈浮。
【加減】如經中有寒濕,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漢防己1.5克;輕者,附子1.5克;重者,川烏1.5克。
以上就是關于羌活勝濕湯的一些簡單的介紹,雖然羌活勝濕湯可以治療很多的疾病,對于保健也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利用羌活勝濕湯養生的,因此在服用羌活勝濕湯之前最好問下自己是否適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