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春季之后,有不少家長朋友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嘴上會出現口瘡,為了能夠為患兒治好口瘡,很多家長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可最終發現無濟于事。專家表示,對于不同類型的口瘡,應當采用不同類型的治療方法。那么對于鵝口瘡來講應該怎樣治療呢?采用制霉菌素片能夠治好這種疾病嗎?
專家表示,鵝口瘡是新生兒時期經常見到的疾病,尤其是出生一周以后的早產兒。俗稱“白口糊”,中醫叫“雪口癥”。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是屬于真菌的一種,也稱霉菌。一般認為是由于新生兒免疫機能低下,如虛弱,營養不良,腹瀉,或因感染而長期應用各種抗生素或激素如強的松等所造成的。
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里有很多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很難區別。如果用棉簽能擦掉則為奶斑,擦不掉則為鵝口瘡了。到醫院里請醫生把這些白色的物質取下來做真菌直接涂片檢查,還可以看到菌絲和成群芽孢呢。如果不及時治療,斑點狀霉菌會越長越多,可融合成片或連在一起,且厚度增加。不嚴重時新生兒無特殊不適,隨著病情加重,新生兒可表現出煩躁不安,進食減少,且因進食時疼痛而拒食。嚴重的可擴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難;若擴散到氣管可引起霉菌性腸炎和霉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關于怎樣預防和如何治療鵝口瘡,先看看這些引起鵝口瘡的念珠菌是怎么來的吧。這些肉眼看不見的霉菌主要來自產婦陰道、帶菌的醫護人員以及沒有經過嚴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寶寶的皮膚或口腔粘膜接觸到這些被霉菌污染過的東西后就會引起局部的感染。所以剛做母親的產婦,和嬰兒室醫護人員應該注意個人衛生,母親喂奶前應該洗手并用溫水擦干凈自己的奶頭,醫護人員每次接觸孩子以前也要把自己的手洗干凈;每次用奶瓶前要經過沸水消毒。當發現寶寶的口腔里長出白色絮狀物時,有的老人喜歡用手或布擦洗口腔,這樣做是徒勞的,白斑過幾天又會重新長出來。即使表面上擦掉了仍然有許多霉菌存在,到了一定時候又繁殖起來。由于弱堿環境不利于霉菌生長,故可用2%-5%的蘇打水清洗口腔。其他方法如1%甘油或中藥冰硼散涂口腔均有療效。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每毫升含制霉菌素5~10萬單位的液體涂局部,每天3次即可,涂藥時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后涂藥,以免沖掉口腔中的物。
看來,制霉菌素片也可以起到治療鵝口瘡的作用,但是如果單單只使用這一類藥物來對鵝口瘡患兒加以治療,那么見效會很慢,建議患兒家長朋友能夠在選擇制霉菌素片的同時再為患兒采取一些輔助治療手段,這樣才能夠讓病情好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