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歸丸這種藥物是屬于中成藥,在服用后副作用不會那么多,也不會對自己的身體有相當多的傷害,也是由于這個原因才會有許多人們去服用這種藥物,其中就包括了山藥、枸杞和熟地黃等一些中藥材,在服用后不光是會有補腎的作用,還能夠健脾胃,可以調節好自己為腸道紊亂的情況。
左歸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景岳全書》卷五十一。為補益劑。具有壯水之主,培左腎之元陰之功效。主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干;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之證。
大懷熟八兩(24g)、山藥(炒)四兩(12g)、枸杞四兩(12g)、山茱萸肉四兩(12g)、川牛膝(酒洗,蒸熟)三兩(精滑者不用)(9g)、菟絲子(制)四兩(12g)、鹿膠(敲碎,炒珠)四兩(12g)、龜膠(切碎,炒珠)四兩(無火者不必用)(12g)。
方中重用熟地黃滋腎益精;枸杞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鹿龜二膠,為血肉有情之品,峻補精髓,其中龜板膠偏于補陰,鹿角膠偏于補陽,在補陰之中配伍補陽藥,意在“陽中求陰";菟絲子性平補腎。以上為補腎藥組。佐山茱萸養肝滋腎、澀精斂汗,山藥補脾益陰、滋腎固精,牛膝益肝腎、強腰膝、健筋骨、活血,既補腎又兼補肝脾。
如真陰失守,虛火上炎者,宜用純陰至靜之劑,于本方去枸杞、鹿膠,加女貞子三兩,麥冬三兩;如火爍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三兩;如夜熱骨蒸,加地骨皮三兩;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三兩,如大便燥結,去菟絲,加肉蓯蓉三兩;如氣虛者加人參三四兩;如血虛微滯,加當歸四兩;如腰膝痠痛,加杜仲三兩(鹽水炒用);如臟平無火而腎氣不充者,加破故紙三兩(去心),蓮肉、胡桃肉各四兩,龜膠不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