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小兒佝僂病困擾了不少朋友,吃了很多藥,采取了很多種治療方法,但是效果并不是太明顯的。那么,怎么辦呢?
中醫(yī)治療小兒佝僂病,主要分為以下三型。
1、脾肺氣虛證
證候:形體虛胖,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多汗,發(fā)稀枕禿,囟門開大,肌肉松弛,大便不實,面色少華,易反復(fù)感冒,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治法方藥:健脾補肺。
方藥:人參五味子湯。
主要藥物:黨參、白術(shù)、茯苓、五味子、麥冬、生姜、大棗,炙甘草。
2、脾虛肝旺證
證候:面色少華,神疲乏力,發(fā)稀,多汗,納呆,易驚易惕,甚至抽搐,囟門遲閉,齒生較晚,坐立、行走無力。舌淡,苔薄,脈細弦。
治法方藥:健脾平肝。
方藥:益脾鎮(zhèn)驚散加減。
主要藥物:人參、白術(shù)、茯苓、朱砂、鉤藤、燈心草、甘草。
3、脾腎虧損證
證候:神情淡漠,面白光虛煩,多汗肢軟,頭顱方大,出牙、坐立、行走遲緩,雞胸龜背,肋骨串珠、外翻,下肢彎曲,或見漏斗胸等,舌淡,苔少,脈細無力。
治法方藥:補腎填精。
方藥:補天大造丸。
主要藥物:人參、白術(shù)、當歸、酸棗仁、黃芪、遠志、白芍、山藥、茯苓、枸杞、紫河車、龜板、鹿角、熟地黃。
看完上面關(guān)于小兒佝僂病的介紹,你可以放心了吧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面對一些謠言或者疾病的說法時,千萬要讓自己冷靜別自己嚇唬自己。本來沒病的你,卻被別人誤導(dǎo),造成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