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下動脈閉塞一般主要指鎖骨下動脈狹窄,致病因素跟鎖骨下動脈病變是動脈粥樣硬化有關,各種動脈炎也是這種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鎖骨下動脈閉塞發生之后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否則會產生系列上肢和腦缺血的臨床表現,危害性很大。那么,鎖骨下動脈閉塞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內科治療
內科保守治療的目的是減輕腦缺血的癥狀,降低腦卒中的危險,很好地控制現患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及冠心病等。內科保守治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體重。戒煙。限制酒精消耗。
(2)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許多隨機的、前瞻性多中心的大型臨床試驗已證實,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可以顯著降低腦缺血性疾病的發生率,臨床上常用的藥物為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
(3)改善腦缺血的癥狀。定期的超聲檢查,動態監測病情的變化。
外科手術治療
頸動脈狹窄外科治療目的是預防腦卒中的發生,其次是預防和減緩TIA的發作。標準的手術方式為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于1954年開始實施,最初的一些嘗試顯示效果不佳,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其并發癥越來越少,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每年約有10萬人接受CE手術。還有腦神經損傷、傷口血腫感染、術后高血壓、術后高灌注綜合征等;心肌梗死、低血壓的發生率很低。
介入治療
1、頸動脈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血管再通技術,它主要通過充盈球囊對狹窄段血管由內向外擠壓,使血管壁發生斷裂損傷而達到擴張目的。該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全身各處血管疾病,如腎動脈、髂動脈、冠狀動脈等。相對于其他血管疾病,PTA在頸動脈狹窄應用進展較慢,一是因為技術原因如PTA的操作途徑較復雜,另一方面擔心并發癥如血管破裂、栓子脫落造成腦梗死等。
2、頸動脈支架成形植入術PTA治療血管狹窄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術中內膜撕裂、術后血管彈性回縮及再狹窄等問題,
3、PTA、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和CE的比較CE的有效性已被幾個大的臨床試驗所證明,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總之,三種治療方法各有優缺點,應當進一步研究以豐富頸動脈狹窄疾病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