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總是不注意保護自己,那么腦梗塞后遺癥就會來光顧你。那么極有可能就會一命嗚呼了,大家一定要當心。
一、治療原則
改善腦梗塞后遺癥癥狀、降低高復發率的有效方法,應在科學飲食和主、被動恢復鍛煉的同時,通過可靠的藥物治療,對腦梗塞誘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血液粘度高等基礎病變進行有效治療,防止動脈硬化血栓再次形成;改善腦組織供血供氧量,為腦組織創造一個良好的內環境,恢復腦神經系統,使由其控制的運動、語言神經系統體征得到改善。從根本上改善腦梗塞語言不利,肢體障礙等癥狀,并且有效防止病癥復發進展。
二、中藥治療
1、活血化瘀治療:
是臨床應用廣泛的中醫療法。它具有抗動脈硬化形成,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夠增加腦血流量,有利于梗塞病灶周圍血腫水腫的吸收,改善臨床癥狀。不適用于急性期治療。2、芳香開竅治療:
以開通見長,能夠疏通經絡、理氣活血,臨床治療腦梗塞導致的頭痛,肢體疼痛效果明顯。芳香開竅中藥能透過血腦屏障直達病灶,起效迅速,療效確切。3、活血化瘀、芳香開竅雙重治療:
應用此法的中成藥物能夠對腦梗塞總體病因血液病變及血管病變同時起效,利用方中動物類、植物類和香類藥上百種有效成份的配伍及協同作用,達到增效減毒、抗耐藥性等多靶點治療效果。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效抗凝,降低血漿粘度和血漿脂質過氧化物,使血液中的脂質物質不易在動脈堆積形成血栓的作用;并且能加速血氧自由基的清除,對已生成的動脈壁上的脂質物質能夠有效清除,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為腦組織創造一個良好的內環境;同時能夠增加動脈血流量,提高腦組織的耐缺氧能力,保護血管壁內皮細胞,使其不易受損,預防血栓形成;恢復腦神經系統,使其控制的運動、語言等神經系統體征得以改善,達到對腦梗塞治療的目的。三、西藥治療
西藥治療腦梗塞靶點單一,并且多數西藥,包括阿司匹林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藥性,而絕大多數西藥的副作用明顯,對胃腸、肝腎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在腦梗塞急性發作期多以西藥治療為主,但不適合在恢復期和二級預防期長期服用。
1、抗血小板聚集類:
優點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進而預防腦梗塞的作用。美國試驗結果顯示阿司匹林使首次腦梗塞發生率下降24%,是目前腦梗死防治中的最基本用藥之一;缺點是47%的阿司匹林服用者都會產生抗藥性,長期服用會產生腦、胃出血危險。代表產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2、鈣離子拮抗劑:
優點是成分較純,療效比較好,起效比較快;缺點是急性期應用有引起“盜血”的可能,會導致癥狀加重。長期應用對腦梗塞需要長期用藥防治復發的中老年患者有一定副作用。四、康復治療
恢復期治療目的就是改善頭暈頭痛、肢體麻木障礙、語言不利等癥狀,使之達到最佳狀態;并降低腦梗塞的高復發率。
目前認為腦梗塞引發的肢體運動障礙的患者經過正規的康復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的后遺癥,有人把康復看得特別簡單,甚至把其等同于“鍛煉”,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導致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髖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態,以及足下垂、內翻等問題,即“誤用綜合征”。
不適當的肌力訓練可以加重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于協調。一旦使用了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側的手反復練習用力抓握,則會強化患側上肢的屈肌協同,使得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復更加困難。其實,肢體運動障礙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的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在對腦梗塞后遺癥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中,傳統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復患者的肌力,忽視了對患者的關節活動度、肌張力及拮抗之間協調性的康復治療,即使患者肌力恢復正常,變可能遺留下異常運動模式,從而妨礙其日常生活和活動能力的提高。
實驗及臨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存在可塑性,在大腦損傷后的恢復過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
目前國內國際上一般建議在日常的家庭護理康復治療中,使用家用型的肢體運動康復儀來對受損的肢體運動恢復。它本身以以神經促通技術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頻脈沖電刺激后按一定順序模擬正常運動,除直接鍛煉肌力外,通過模擬運動的被動拮抗作用,協調和支配肢體的功能狀態,使其恢復動態平衡;同時多次重復的運動可以向大腦反饋促通信息,使其盡快地最大限度地實現功能重建,打破痙攣模式,恢復自主的運動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時候操作簡便。這種療法可使癱瘓的肢體模擬出正常運動,增強患者康復的自信心,恢復患者的肌張力和肢體運動。
原則:
1、科學準確用藥,預防腦梗塞復發
腦梗塞屬于高復發不可逆性的慢性腦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醫生囑咐規律服藥,控制好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動脈硬化的基礎病變,并定期到醫院復查。常用治療腦梗塞的有效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如拜阿司匹林;腦保護營養藥物,益氣活血開竅止痛藥物。
2、盡早、積極地開始康復治療
如前所述,腦梗死形成后會留下許多后遺癥,如單癱、偏癱、失語等,藥物對這些后遺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過積極、正規的康復治療,大部分病人可以達到生活自理,有些還可以回到工作崗位。有條件者最好能到正規的康復醫院進行系統康復。如因各種原因不能到康復醫院治療者,可購買一些有關方面的書籍和錄像帶,在家自己進行。康復宜及早進行。病后3~6個月內是康復的最佳時機,半年以后由于已發生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康復的困難較大,但同樣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3、日常生活訓練
患病后許多以前的生活習慣被打破,除了要盡早而正規地訓練患肢,還應注意開發健肢的潛能。右側偏癱而平時又習慣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時要訓練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寬松柔軟,可根據特殊需要縫制特殊樣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裝拉鎖以便去看病時測量血壓。穿衣時先穿癱瘓側,后穿健側;脫衣時先脫健側,后脫患側。
4、面對現實,調整情緒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此話用在腦血管病人身上更貼切。面對既成事實,應調整好情緒,積極進行康復以盡早重返社會。嚴重的情緒障礙患者可請醫生幫助,使用抗抑郁劑,如百憂解,對腦血管病后的抑郁焦慮情緒有良好的作用。
5、后遺癥的功能恢復護理
(1)語言不利語言障礙的病人情緒多焦躁、痛苦。醫護人員要多接觸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讓病人保持心情舒暢,消除緊張心理。必須盡早地誘導和鼓勵患者說話,耐心糾正發音,從簡到繁,如“e”、“啊”、“歌”等,反復練習堅持不懈。并配合針刺啞門、通里、廉泉等穴,這利于促進語言功能改善和恢復。
(2)肢體功能障礙急性期護理上要注意將癱瘓肢體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體發生攣縮畸形,多采用仰臥位和側臥位。在病人病情穩定情況下,多利用家用型的肢體康復治療儀指導和輔助其進行功能鍛煉,從簡單的屈伸開始,要求活動充分,合理適度,避免損傷肌肉和關節,每天2~4次,每次5~30分鐘。并配合藥物治療,按摩患側肢體,針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囑病人經常用熱水浸泡患側肢體,促進其血液循環。
(3)口角歪斜臨床上常見病側眼瞼閉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皺額、閉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產生消極情緒,失去治療信心。護士應同情關心病人,給予精神鼓勵,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飲食上宜給易于消化、富于營養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配合針刺頰車、地倉、迎香、四白。鼓勵病人多做眼、嘴、臉部運動,并經常按摩局部。
五、感覺功能障礙的恢復
腦梗塞患者的身體運動功能能否恢復,各種治療方法能否收到滿意的療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感覺功能能否正常。感覺障礙妨礙運動功能的正常發揮,尤其是觸覺、運動位置覺的障礙。由于缺乏正常的感覺反饋,患者很難正常的調節、控制其運動,致使喪失雙手的協調運動。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感覺訓練和運動訓練不能截然分開,必須建立感覺-運動訓練一體化的概念。
六、手功能的恢復
腦梗塞后遺癥患者手功能的恢復可以通過訓練手指抓握和精細動作的活動來進行,臨床上訓練手指的抓握能力的活動項目很多,幾乎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動作都與手的操作有關系。
選擇各種規格的木釘或鉛筆等,拿在手中并將其上下或前后翻轉,有利于提高手的靈巧性。另外,市場上出售的兒童成套玩具,都含有手的捏、插、拔、擰、轉等多方面的功能,具有一定得治療意義。棋類、撲克、麻將等活動既有娛樂的作用,又是訓練手指對粗、細、大、小、方、圓等不同規格、不同形狀的物體抓握的良好機會。必要的時候,可以根據患者的抓握水平,將棋子的形狀加以調節,在棋子上固定一些小鉤子或小袋子。
下雨天對于女人來講,是一件挺棘手的事情,很多的女人偏偏喜歡在下雨天患上這種腦梗塞后遺癥,患上腦梗塞后遺癥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會讓女人出現很多的并發癥,看完介紹,你應該清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