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光快要結束的時候,舍友們紛紛從各自家里帶來家向當地的特色美食,然后大家圍坐桌旁一起品嘗。恰好宿舍有一位同學,當時她給我們大家帶的就是熏肉,其中就有牡蠣。過了這么長時間那味道好像還在舌尖,久久不散。
牡蠣,又稱蠔、生蠔(粵語地區)、蚵仔(閩南語地區),別稱海蠣子、蠣黃、蠔白、青蚵、牡蛤、蠣蛤、硴等,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牡蠣產于海水或咸淡水交界處,以食浮游生物為生。在漢方中使用牡蠣殼為藥材,磨為粉末,稱為“牡蠣”。
材料:
牡蠣1/2斤、豆腐1塊(1盒)、蔥末2大匙。
調味料:鹽1/2匙,胡椒粉1/6匙
做法:
1.牡蠣用少許鹽抓去雜質,清洗干凈,再瀝干水份;
2.將鍋中的水燒開,放入牡蠣氽燙一下撈起備用;
3.豆腐切丁待用。再燒開一鍋4杯份的水,倒入豆腐及調味料;
4.將牡蠣、蔥花入鍋,即可熄火。大大地享受一下鮮的滋味。
健康提示:此湯菜可以補充優質蛋白,有益智健腦、清熱解毒、滋潤肌膚的功效。
食物相克:牡蠣肉不宜與糖同食。
用藥禁忌:該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牡蠣和消化不良,易出血者禁服,多服久服會導致心臟失血,且較難止血,要用生三七才能止血,所以說此藥藥性強,一般最好不用。
鑒別方法:長牡蠣、近江牡蠣和大連灣牡蠣的主要特征是:長牡蠣為長條形,長度可達35cm,鱗片堅厚呈層狀、質硬,斷面層狀潔白、味微咸;而近江牡蠣則多呈類圓或卵圓形,鱗片呈同形環狀,層層相疊;大連灣牡蠣則為類三角形,鱗片稍堅呈水波狀。三者形狀迥異,較易區分。
其實當時并沒有吃那些牡蠣,還是因為信仰問題。因此,我甚至不知道當時那些自制牡蠣的味道。但是令我至今都感動的是那時候的同學請,和同學母親由于考慮到我的信仰問題而在做牡蠣的時候重新買了炊具。所以盡管沒吃,但我還是可以知道那牡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