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蒜在中醫臨床上有很長的應用,其性溫、味苦,歸肺、胃、大腸經,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的作用。適用于痰濁閉阻的胸痹、胃腸氣滯、泄瀉、痢疾等中藥材合用。通常中藥材不會單獨服用,所以出現上述癥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綜合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有些人認為野蒜有毒,有可能是因為吃了野蒜后胃腸道不適。事實上,這是根據藥物的作用,在中醫典籍中也有涉及,中醫認為野蒜既能起效,又能耗氣損津,所以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用。脾胃虛寒的癥狀有胃脘痛,這與西醫所說的胃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相似,吃了野蒜之后就會有胃腸不適的癥狀。但是,野蒜只是基于中醫理論,并不代表野蒜有毒。
另外,現代中醫研究表明,野蒜中所含的甲基烯丙基硫磺,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舒張血管,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等。野蒜提取物具有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護心肌細胞、抑菌和解痙平喘等藥理作用,還可以作為其它治療手段,如冠心病、心絞痛、支氣管哮喘、高血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