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和蛋白質過敏的人都會出現不能飲用牛奶的問題,飲用牛奶后均會出現不良反應,因此很多人會把乳糖不耐受和蛋白質過敏搞混淆,那么乳糖不耐受和蛋白質過敏的區別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看一看二者具體的癥狀都有哪些,以及二者從本質上的區別是什么。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指一部分人因體內缺乏乳糖酶,不能很好地吸收乳糖,甚至在食用乳糖后出現腹脹、腹痛、惡心等癥狀的現象。這些癥狀稱為乳糖不耐受癥。乳糖不耐癥狀個體差異很大。嚴重的乳糖不耐受多于攝入一定量乳糖后30分鐘至數小時內發生。乳糖不耐癥對嬰幼兒影響較大,并會同時伴有尿布疹、嘔吐、生長發育遲緩等,成人有時伴惡心反應。不耐受癥狀的多少和嚴重程度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小腸內乳糖酶活性、攝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時攝入其它類食品等。
乳糖不耐受在黑人以及黃種人群體里面非常普遍。絕大部分的人在嬰兒時期都是可以吸收乳糖的,但是斷奶之后就可能會出現乳糖不耐受,隨著年齡的增長,比例增加。乳糖不耐受的程度因人而異,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治療或訓練而改變。
什么是牛奶蛋白質過敏?
牛奶蛋白引起的過敏癥狀是一種變態反應,它首先發生于皮膚、接著是胃腸道、呼吸道,而乳糖不耐癥是因機體缺乏乳糖酶引起的,它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緊張、疼痛、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一般來說,人類胃腸中的乳糖酶在嬰兒期后慢慢消失并因此不能消化乳糖。而有些嬰幼兒失去乳糖的時間比正常寶寶早。牛奶、羊奶和母乳的基本糖份都是乳糖,這些嬰幼兒由于不能消化乳糖就會產生和牛奶過敏的嬰兒類似的胃腸道反應,要注意結合其它癥狀鑒別。對于乳糖不耐受的嬰兒,使用大豆為基礎的配方奶粉即可解決問題,這些奶用葡萄糖代替了乳糖,但它的營養成分有所欠缺。另外,還有一種低過敏蛋白水解配方奶粉,它不僅可對付牛奶蛋白過敏,還可對付植物蛋白引起的過敏。它的原理是將蛋白質的分子結構變小,使之易于消化,但這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