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撒子可能對于很多朋友來說是不認識的,或者說沒有嘗試過味道。炸撒子是一種美味的小吃,菜系里面是屬于河南菜。炸撒子的制作其實主要還是使用面粉來進行,所以它也是屬于面食的一種,再搭配其他的配料,比如洋蔥、花椒等,融入更多配料的香味。
炸馓子 (zhásǎnzi)是一道美味的漢族風味小吃,所屬菜系河南菜,特點色黃,酥脆味香可口。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就詳細記載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寒具的制作方法。歷代又有“粔籹”、“細環餅”、“捻頭”等名稱。
炸馓子怎么做好吃
面粉、過濾好的花椒和洋蔥熬制的水(大的洋蔥半個、一勺花椒)、油、沙子糖磨成的粉末、雞蛋一個、鹽一小勺。(和面時面油比例為兩碗面和半碗油、面要平于碗面不能多)
1、把兩碗面放到盆里,將半碗油倒入面中,打一個雞蛋在面里,放鹽一小勺,在放上過濾后的花椒洋蔥水適量,將倒入的東西攪拌然后就可以和面了,和面時用花椒和洋蔥熬制的水,如果水不夠了可以用清水代替,(熬制花椒洋蔥水時等水剩下差不多一碗的時候就可以了),和面時多揉幾次,然后多醒幾次,等面上有小氣泡時就可以了。
2、然后把面揉成多個小饅頭狀,醒一會面,在鍋里倒入半鍋油,把面團中間掏個洞,將其搓成呼拉圈狀,粗細和筷子一樣。
3、將面纏到手上然后用紅柳樹枝做的棍棒托著兩頭下油鍋,用微火炸,先將一頭炸一會,再將另一頭炸一會,然后用棒子托著將中間炸一會,之后折疊成U字母狀就扯掉棒子把馓子放鍋里炸,翻轉下鍋的馓子使之受熱均勻,等馓子成金黃色時就可以用筷子將其取出來了。
馓子的做法和配方
原料以精粉和衛生油為主,每公斤面粉加0.1公斤食鹽。
馓子的制作環節分和面、泡條、搓條、盤條、纏條、鋪條。先將面和好醒著,每隔30分鐘揉一次,共揉三遍。再切成幾大塊,醒一個小時后,用手搓成如小拇指粗細的面條,盤入有油的面盆醒著。炸馓子的鍋也是專用的平底鍋。等鍋中的衛生油熬沸后,便將醒好的面條在手上一邊抻一邊纏成馓子坯,然后另一個人套在筷子上,放入油鍋中鋪條,扭成花樣,待炸到脆黃時,一盤馓子就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