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的營養特別豐富,能夠治療水腫,它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含量也很高,肉質也特別細嫩,女性在產后多吃鯰魚滋補效果特別好,最常見的一道菜就是鯰魚燉豆腐。
一、原料:
鯰魚一條、豆腐2塊。
配料:
大蔥、鮮姜、大蒜粒十多粒、香菜。
二、做法:
1、因為鯰魚表面黏汁較多,做前必須處理好,把鯰魚剁成1-1.5厘米的魚段,加入10克鹽和50克白醋,反復搓洗,直到無黏液為止,清水洗凈。將豆腐等配料改刀備用;
2、先將鯰魚、豆腐在開水中煮1分鐘,去除異味;
3、炒鍋加熱倒入75克左右色拉油,油熱,加入八角、花椒、蔥、姜、蒜、炒出香味加入鯰魚段,加入料酒、醬油15克,白醋50克,、鹽、少許胡椒粉翻炒3-5分鐘;
4、加入豆腐,添湯,大火燒5分鐘后改為中火燒至湯汁適量(根據個人喜好決定),加入雞精、香菜,一分鐘后就可以出鍋。
三、營養分析
中醫認為,鯰魚味甘性溫,有補中益陽,利小便,療水腫等功效。
鯰魚營養豐富,每100克魚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質14.4克,并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適合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除鯰魚的魚子有雜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寶,鯰魚是名貴的營養佳品,早在史書中就有記載,可以和魚翅、野生甲魚相媲美,為魚中珍品。它的食療作用和藥用價值是其他魚類所不具備的,獨特的強精壯骨和益壽作用是它獨具的亮點。
鲇魚不僅像其他魚一樣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肉質細嫩,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較多,對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之人有較好的食療作用。鲇魚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陰養血、補中氣、開胃、利尿的作用,是婦女產后食療滋補的必選食物。
文獻記載:中國自古就有食用鯰魚的記載。《食經》:“主虛損不足,令人皮膚肥美。”南北朝·陶弘景:“鲇魚肉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縮。”宋·蘇頌:“鲇魚肉不可合牛肝食,令人患風,噎涎,不可合野豬肉食,令人吐瀉。”《本草綱目》:“鲇魚反荊芥。”《隨息居飲食譜》:“鲇魚,甘溫,微毒。痔血、肛痛,不宜多食。余病悉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