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出生到長大,每個媽媽都希望給寶寶足夠的營養和照顧。都認為這樣做之后寶寶就能夠健健康康的,以后也能正常長高身體。但是專家卻指出,其實很多媽媽們的做法不僅不能讓寶寶以后長高,反而會讓寶寶從此埋下長不高的因素。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造成的呢?今天就跟大家說一下。
錯誤一:喂飯喂太飽了
想要寶寶營養充足,快高長大,很多老一輩都喜歡讓寶寶再多吃一點。專家表示,人在饑餓狀態下,會促進腦垂體更多地分泌生長激素,這可以刺激兒童骨骼生長。然而,寶寶吃得過飽反而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寶寶長不高。
另外,營養過剩還會讓寶寶性發育期提前,造成性早熟。這樣的寶寶在一定年齡階段可能比同齡人要高,至少不矮,但過早地促進骨骼發育,導致骨骺在生長發育期之前提早閉合,最終成為矮個子。
專家建議:家長要注意寶寶每頓飯只給他八分飽的量就夠了,另外還要注意均衡營養,避免寶寶養成挑食、偏食的壞毛病,每天蛋白質的攝入要重視,同時也不要忽略了綠葉蔬菜和水果。
錯誤二:宅在家里不出門
現在很多家長到了周六日就宅在家里休息,以至于很多寶寶放假也多是呆在家中玩電子游戲或者看電視。事實上,陽光有助于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長期宅家里遮天蔽日,寶寶想長高也很難。
陽光中富含紅外線和紫外線,紅外線可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刺激骨髓造血;紫外線可以殺滅皮膚和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加速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改善血液中鈣、磷代謝,促進寶寶生長發育,并能預防貧血和佝僂病。
專家建議:趁著假期,爸爸媽媽們趕緊動起來帶寶寶多多到戶外走走吧!科學的曬太陽既能夠促進鈣吸收,戶外活動還能增加寶寶的活動量,跑跑跳跳多運動,對寶寶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的作用哦!建議選擇早上9點和下午4點曬太陽比較好,每天2個小時就很足了。
錯誤三:整天坐著玩玩具
寶寶都愛玩玩具,特別是家里買來了一大堆寶寶益智的玩具,希望能夠促進寶寶大腦發育,變得更聰明。但要注意咯,寶寶長期坐著一動不動,對寶寶的身體發育和協調能力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呢!
運動時,尤其是走、跑、跳等運動,會拉扯關節,使身體的長骨受力,從而刺激骨骼兩端軟骨的發育,刺激身體分泌生長激素,有助于寶寶長高。但如果寶寶長期不動,就有可能成為矮個子了。
專家建議:合理安排寶寶的活動,科學掌握好寶寶的運動量,對寶寶長高很有幫助。1歲以下寶寶:以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主動運動就是幫寶寶進行一些抬頭、爬行或者翻身練習。被動運動是爸爸媽媽給寶寶做一些嬰兒操、按摩撫觸,也有利于寶寶的生長發育;1-2歲寶寶:多練習跑跳、拍球、雙腿跳,有助于長高;2-3歲寶寶:跳繩、蹦床、單腿跳都是很好的長高運動,但要注意舉重、長跑、啞鈴等運動就不太利于長高了,看看運動會上這類型運動的運動員就明白了。
以上就是為給位媽媽講解的容易讓寶寶長不高的因素。所以當媽媽一心想要為寶寶好的時候,也先要考慮這么做是否是正確的,不要一味的按照自己的錯誤觀念反而耽誤了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