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免疫球蛋白E |
免疫系統(tǒng)
|
體檢保健科?
|
免疫球蛋白E檢查對過敏性疾病的診斷有輔助意義。是參與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和濕疹等發(fā)病機制調(diào)節(jié)的主要抗體。
|
血氧飽和度 |
肺
血液血管
|
|
血氧飽和度(SaO2)對缺氧有診斷意義。增高見于高壓氧治療。減低見于肺氣腫等缺氧性肺疾病、循環(huán)性缺氧、組織性缺氧。
|
呼氣高峰流量 |
肺
|
呼吸內(nèi)科?
|
呼氣高峰流量(PEFR)測試可了解肺功能的情況,需和其他肺功能檢查綜合判斷。
|
尿酸堿度 |
腎
輸尿管
|
|
尿液酸度即尿的PH值,右反映腎臟調(diào)節(jié)體液酸堿平衡的能力。尿PH降低見于酸中毒、慢性腎小球腎炎、痛風、糖尿病等排酸增加;呼吸性酸中毒,因二氧化碳潴留等,尿多呈酸性。尿PH升高見于頻繁嘔吐丟失胃酸、服用重碳酸鹽、尿路感染、換氣過度及丟失二氧化碳過多的呼吸性堿性中毒,尿呈堿性。
|
PaO2 |
肺
血液血管
|
|
動脈血氧分壓(PaO2)可作為缺氧的指標,對呼吸衰竭有診斷意義。低于同齡人正常范圍下限者,稱為低氧血癥。血液中氧分壓低于8.0kPa,可診斷為呼吸衰竭。6.67-8.0kPa為輕度呼吸衰竭,5.33-6.67kPa為中度呼吸衰竭,<5.33kPa為重度呼吸衰竭。
|
血清癌胚抗原 |
胃
胰腺
肺
|
|
連續(xù)監(jiān)測癌胚抗原水平可用于腫瘤治療的療效觀察及預后判斷。一般病情好轉時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下降,病情發(fā)展時升高。CEA測定主要用于結腸直腸癌、胃癌、胰癌、肝細胞癌、肺癌、乳癌以及甲狀腺髓質(zhì)癌的臨床監(jiān)測,亦見于絨毛膜癌、骨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但無早期診斷價值。
|
血清非結合膽紅素 |
肝
血液血管
|
心血管內(nèi)科?
血液科?
|
非結合膽紅素(SIB,IBIL)對黃疸的診斷有一定作用。增高:見于嚴重燙傷、敗血癥、瘧疾、血型不合輸血、脾功能亢進、惡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鉛中毒、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藥物性黃疸、體質(zhì)性黃疸、哺乳性黃疸等。
|
痰培養(yǎng) |
肺
咽喉
|
|
痰培養(yǎng)檢查適用于各種不明原因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痰液培養(yǎng)出致病菌后,進行菌種鑒定,可得出相應的病原菌。
|
動脈血氧含量 |
肺
顱腦
|
|
動脈血氧含量(CaO2)檢查能了解紅細胞和血漿中含氧量的總和的情況。降低見于缺氧。升高見于體內(nèi)氧含量增高。
|
通氣/血流比值 |
肺
|
|
通氣與血流灌注比值(V/Q)測試對缺氧的診斷有輔助作用。通氣/血流(V/Q)異常,無論升高或降低無疑均是導致機體缺氧、動脈血氧分壓下降的主要原因。V/Q小于0.8表明通氣量顯著減少,見于慢性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肺水腫等病。 V/Q大于0.8表明肺血流量明顯減少,見于肺動脈梗塞,右心衰竭。
|
二氧化碳總量 |
血液血管
|
呼吸內(nèi)科?
|
二氧化碳總量(TCO2)可用于判斷是酸中毒還是堿中毒。增高見于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降低見于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堿中毒。
|
痰液常規(guī)檢查 |
肺
|
|
(一)痰的顏色與性狀檢查
1.痰的顏色為黃色,為膿性痰,表示有化膿性感染。
2.痰的顏色為綠色,見于綠膿桿菌感染。
3.痰的顏色為紅色或棕色,表示痰中帶血,見于肺癌、肺結核、支氣管炎,痰呈粉紅色泡沫狀時可能是急性肺水腫。
4.痰的顏色為棕褐色時,見于阿米巴肺膿腫。
5.痰呈爛桃狀時,是由于肺壞死組織分解形成,見于肺吸蟲病,顯微鏡下可找到肺吸蟲卵。
6.痰的顏色為鐵銹色時,見于大葉性肺炎。
7.痰的氣味呈惡臭味時,見于肺膿腫、支氣管擴張及肺的惡性腫瘤晚期。
(二)顯微鏡檢驗
痰液顯微鏡檢查可以直接發(fā)現(xiàn)病原體或提示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性質(zhì)。痰中見到紅細胞表示肺或氣管有出血,少量白細胞出現(xiàn)是正常現(xiàn)象,大量白細胞表示有化膿性炎癥。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時痰內(nèi)可見多量變形和壞死的柱狀上皮細胞。痰中還可見到心力衰竭細胞,彈力纖維,放線菌,夏克—雷登結晶,寄生蟲或蟲卵包括蛔蟲、包蟲、阿米巴等,在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病人中或肺孢子蟲感染的病人中還可以查到肺孢子蟲卵囊。
|
痰培養(yǎng)+藥敏試驗 |
肺
咽喉
|
|
根據(jù)痰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決定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防止抗生素濫用、錯用的情況。適用于肺部感染(細菌性)。同時找到細菌敏感抗生素。
|
二氧化碳分壓 |
血液血管
|
呼吸內(nèi)科?
|
二氧化碳分壓測定主要用于判斷是呼吸性酸中毒還是呼吸性堿中毒。降低表示通氣過度,臨床上較少見,主要見于肺泡通氣過度,呼出過多二氧化碳,如某些肺炎、肺梗死、哮喘等,可產(chǎn)生呼吸性堿中毒。升高見于各種原因造成的上呼吸道阻塞、肺泡通氣不足、呼吸功能減退、二氧化碳在體內(nèi)積聚,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水腫、肺心病、大面積肺不張、嚴重哮喘發(fā)作、胸廓胸膜疾病等,均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
每分鐘肺泡通氣量 |
肺
|
呼吸內(nèi)科?
|
每分鐘肺泡通氣量(VA)檢查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有輔助意義。肺泡通氣量減少,見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不張、麻醉、重癥肌無力等通氣不足性疾病,血氣分析示Ⅱ型呼吸衰竭和呼吸性酸中毒;肺泡通氣量增加,見于酮癥酸中毒。癔病、高通氣綜合征等肺泡通氣過度性疾病,血氣分析示呼吸性堿中毒。
|
肺彌散功能 |
肺
|
呼吸內(nèi)科?
心胸外科?
|
彌散功能是換氣功能中的一項測定指標,用于評價肺泡毛細血管膜進行氣體交換的效率。對于早期檢出肺、氣道病變,評估疾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評定藥物或其它治療方法的療效,鑒別呼吸困難的原因,診斷病變部位、評估肺功能對手術的耐受力或勞動強度耐受力及對危重病人的監(jiān)護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中心靜脈壓 |
血液血管
|
|
中心靜脈壓系指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的壓力,連續(xù)測定中心靜脈壓的改變,可動態(tài)地了解血容量的變化及判斷心臟對補液的耐受能力,是調(diào)節(jié)輸液治療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
血心鈉肽 |
心臟
|
|
測定血清ANP的活性用于診斷和監(jiān)測心力衰竭患者病程和療效。由于心房擴張是AVP釋放的主要誘因,因此ANP的濃度與左心房壓、肺動脈收縮壓有著密切的關系。
|
肺內(nèi)分流量 |
肺
|
呼吸內(nèi)科?
心血管內(nèi)科?
心胸外科?
血管外科?
|
肺內(nèi)分流量(Qsp,Qs/Qt)用于了解生理分流量,協(xié)助心肺疾病的診斷和評價。增加:見于右至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臟病、肺不張與肺萎陷、肺部感染、肺泡出血、肺水腫、ARDS等。
|
血清溶菌酶 |
血液血管
淋巴
|
|
血清溶菌酶測定對白血病療效觀察是一項較好指標,常結合尿溶菌酶測定。 升高見于急、慢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顯著增高)、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中度升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霍奇金病、多發(fā)性骨髓瘤、先天性白細胞顆粒異常綜合征、結合病、腎病、局限性腸炎、矽肺、細菌性腦膜炎、泌尿系感染、腎移植排斥反應等。 降低見于中性粒細胞減少伴骨髓增生功能低下,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毛細胞性白血病均可降低、正常或中度升高,急、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降低或正常。
|
每分鐘靜息通氣量 |
肺
|
呼吸內(nèi)科?
|
每分鐘靜息通氣量(VE)檢查可反映呼吸功能的情況。低于3升表示通氣不足,高于10升為通氣過度。應當指出,此項數(shù)值正常并不等于呼吸功能正常。
|
閉合容積 |
肺
|
|
閉合容積(CV)用于小氣道功能檢查。CV/VC、CC/TLC高于正常預計值可見于吸煙者、大氣污染環(huán)境中受試者、哮喘緩解期、早期肺氣腫、早期塵肺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
半飽和氧分壓 |
肺
顱腦
|
|
半飽和氧分壓(P50)檢查能反映血液轉運氧的能力和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降低見于氧離曲線左移,氧與血紅蛋白親和力增加,易結合氧,不易釋放氧,從而使組織缺氧。升高見于氧離曲線右移,氧與血紅蛋白親和力降低,易釋放氧,從而使組織氧含量高。
|
實際碳酸氫鹽 |
血液血管
|
呼吸內(nèi)科?
|
實際碳酸氫鹽指未經(jīng)氣體平衡處理的人體血漿(即隔絕空氣的血液標本)中的碳酸氫根的真實含量,它是反映酸堿平衡代謝因素的指標;實際碳酸氫鹽與標準碳酸氫鹽相比,它受機體代謝和呼吸性因素的影響。正常情況下,實際碳酸氫鹽(AB)和標準碳酸氫鹽(SB)是相等的。AB和SB均升高,且AB升高值>SB的升高值,多見于代謝性堿中毒或代償性呼吸性酸中毒;AB和SB均下降,且AB下降值代謝性酸中毒或代償性呼吸性堿中毒。
|
陰離子間隙 |
全身
|
呼吸內(nèi)科?
|
陰離子間隙(AG)是協(xié)助判斷代謝性酸中毒和各種混合性酸堿失衡的重要指標。降低見于低蛋白血癥、低磷酸鹽血癥、高鉀、高鈣、高鎂血癥、鋰中毒及多發(fā)性骨髓瘤。 升高見于腎功能不全、乳酸中毒及酮癥酸中毒、嚴重低血鉀、低鈣血癥、低鎂血癥。
|
氣體分布 |
肺
|
呼吸內(nèi)科?
|
氣體分布測定主要用于了解通氣分布情況。氣體分布異常可在無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氣障礙時出現(xiàn),故是較敏感的通氣功能測量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