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醫療設備的不斷改進,胃鏡就出現了,有了胃鏡的存在,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檢查再也不成問題。或許是因為膽汁中的消化物質太“調皮”,不喜歡乖乖待在家中,就進入到了胃部,這些物質不適合在胃部存在,就開始進行破壞,導致很多類型的胃炎出現。了解原因之后,我們該怎樣治療呢?
㈠“關門法”
在胃和十二指腸交界處,有一個環形肌內圈,醫學上稱為“幽門括約肌”。平時它緊閉著,不讓十二指腸內的液體(包括膽汁)反流入胃,只在胃中食物已經消化完畢時,才適時開入,使食糜得以進入腸內,接受進一步消化。如果各種原因使幽門括約肌壓力下降而關閉不嚴,或十二指腸出現了逆向蠕動,“壞分子”們就得以乘隙而入。 某些藥物通過加強調控神經肌肉的作用,可使幽門括約肌關閉.門關嚴了,反流自然可以減少了.
㈡“驅逐法”
膽汁等一旦進入胃內,如能加強胃的蠕動,使這些“不速之客”還沒有來得及胃黏膜接觸,就被趕出“大門”,自然就不會損害胃黏膜了。如果再加強十二指腸的正向蠕動,減少其病態的逆向蠕動,也有利于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療。前面介紹的那些常用藥品,就有這樣的功能。
㈢“收編法”
膽汁既已入胃,也可以采取辦法,設法在胃內對它們加以處置,“就地收縮”。 思密達的片狀結構,就像有夾層的威化餅干那樣,有大量的吸附能力,從而吸咐膽鹽,消除有毒的溶血性卵磷脂(引起胃炎的“罪魁禍首”之一)。
以上這三種方法,如果大家配合治療的話,一定會看到效果的。有的膽汁反流性胃炎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在這個部位曾經出現過某些疾病,我們只有對這些疾病進行治療才能看到效果。引發了胃炎之后,大家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