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就是指鈔票的投放量超出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總數,進而造成鈔票掉價、物價飛漲的社會現象,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錢愈來愈一文不值了”。如上世紀40年代,在我國發生了比較嚴重的通脹,一根炸油條市場價在10萬余元以上,外出買一個菜得身背一大堆紙幣才行。而通貨膨脹,通常隨著著生產降低,市場疲軟,及其下崗提升、收益降低,經濟發展增長困乏等狀況,具體表現為物價水平不景氣、大部分產品和勞務公司價錢下挫。
從實質上看,通脹關鍵是由于社會總需求超過社會總供給,通貨膨脹關鍵是由于社會總需求低于社會總供給。
通脹和通貨膨脹各有利弊——短時間,適當的通脹能夠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有益于經濟發展維持一定速率的增長;但從長期性看,通脹立即造成通貨膨脹,普通百姓具體消費力降低,比較嚴重得話將引起社會發展文化生活紀律錯亂。而通貨膨脹造成物價水平降低,在一定水平上對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有益處,但與時共進會比較嚴重影響投資人的自信心和住戶的消費觀念,造成惡變的價格戰,對社會經濟和社會經濟發展不好,最后也將危害普通百姓的權益,例如失業人數會大大的提高。
中國統計局公布了10月全國性居民收入物價指數(CPI)和工業生產生產者出廠價指數值(PPI)。數據信息顯示信息,CPI環比下降0.1%,環比增漲2.1%;PPI同比增漲0.7%,環比增漲1.2%。應當說,在我國當今沒有出現顯著的通脹壓力,但也是有權威專家覺得物價飛漲趨勢還將持續至春節前。我覺得,這實際上反映出我國經濟出現了穩中有進的征兆,假如出現柔和的通貨膨脹,我們并不需要過度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