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痹或中風等疾病都屬于風疾之癥,患者在臨床上會表現出突然頭痛、眩暈、肢體震顫、麻木、口眼歪斜、語言不良、走路不穩等癥狀,甚至還會出現抽搐、四肢痙攣等癥狀。通常是由于病人心情不好、飲食不節制、酗酒、縱欲、外感風邪等原因造成的,稱為風疾。
1、風痹淋雨、淋雪等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引起肢體關節疼痛、麻木不能動等癥狀,疼痛部位多不固定,游走痛表現為游走痛,也就是說,疼痛部位容易游走。中醫上一般是通過秦艽、麻黃、豬苓、生姜、大棗等藥物來治療,具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
2、中風又可分為外風與內風,外風多由外因引起,如受到外界風的刺激而引起,而內風多是由于病人血氣逆亂或者腦脈痹阻,血溢于腦脈痹,是中醫常說的腦梗死、腦出血。病人往往會有突然昏倒、半側身體不能動、肢體麻木、口眼歪斜等癥狀,這種情況下病人會有中風的表現,但也有可能是由于情緒波動大、勞累過度引起的。根據患者的癥狀,結合舌、脈進行辨證治療。病人出現肝陽上亢、風火上擾等癥狀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藥物來治療,比如鎮肝熄風湯加減。假如病人是由于風痰瘀血痹阻而出現的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大秦艽湯加減方劑進行治療。假如病人有氣虛血瘀,可以用補陽還五湯來治療。
由于風疾的病因包括風痹和中風,病人需要做血常規檢查、血清抗體檢查、X線、CT、造影等檢查,以明確病情。普通風痹癥狀較輕,中風癥狀較重,如有中風需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