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在中草藥材里屬溫化寒痰類藥,據當代藥理學剖析,白芥子能抑止一些皮膚真菌,運用它外用有刺激效果,可使部分皮膚泛紅血腫,久敷會使皮膚起皰。由此,可運用白芥子外用治療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病癥,下邊看一下白芥子外用的功效。
白芥子外用的功效:
1.新生兒肺炎赤芍、黃柏、白芥子各等份研末,篩粉,自來水調均勻,鋪于薄紙或玻璃上,用適合的小瓶蓋將其隔開成五分錢錢幣尺寸厚薄之藥餅,晾曬。再備關節止痛膏數片。取白芥子餅2個各自放置上下兩邊背部濕羅音聚集處,關節止痛膏遮蓋其上,緊貼,每日換藥1次。
2.白癜風以搗碎的白芥子外抹疾病,每日3次,至疾病皮膚血腫通紅并出現水皰后改成每日2次,持續3天,隨后斷藥,讓其當然痊愈。
3.失眠抑郁癥先用75%酒精棉球對耳廓開展消毒殺菌,把膠帶裁成約0.4公分牙周0.4公分尺寸的膠帶塊,把白芥子放到小膠帶塊中央,隨后用探棒輕按所取穴道,尋找最敏感區,再將貼有白芥子的膠帶貼于其點而開展輕按,刺激性抗壓強度以病人感酸脹、發熱能耐受性為度,每日輕按3~5次,臨睡前30分鐘務必輕按1次,每一次只貼一側耳穴,耳朵更替開展。第二天拆換,10次為1治療過程,歇息3天之后再次第2治療過程。
4.經痛白芥子研細末預留,取0.5~1克,添加相等小麥面粉,用開水調均勻,做成餅狀,趁敷熱臍上,用胃安膏固定不動。于月經初潮前5天貼第1次,經期始潮或感腹痛時貼第2次,一般貼3個鐘頭就可以撕去膏藥。2個生理周期為1治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