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語癥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語言功能障礙疾病,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語言中樞神經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造成表達功能、復述、聽力、閱讀等障礙,誘發的原因很多,比較明顯的就是腦部疾病導致的,像腦溢血、顱腦損傷、腦部大面積壞死等,那么,失語癥有哪6種類型?
什么是失語癥
失語癥是指與語言功能有關的腦組織的病變,如腦卒中,腦外傷、腦腫瘤、腦部炎癥等,造成患者對人類進行交際符號系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損害,尤其是語音、詞匯、語法等成分、語言結構和語言的內容與意義的理解和表達障礙,以及作為語言基礎的語言認知過程的減退和功能的損害。失語癥不包括由于意識障礙和普通的智力減退造成的語言癥狀,也不包括聽覺、視覺、書寫、發音等感覺和運動器官損害引起的語言、閱讀和書寫障礙。
病因
腦卒中(最常見)、占位損害(如腫瘤)、神經變性性疾病(原發進行性失語)
右利手和大部分左利手者,左半球為語言優勢半球占95%
病因病理
言語功能受一側大腦半球支配,稱為優勢半球。除少數人外,絕大多數人的優勢半球位于左側大腦皮質及其連接纖維。優勢半球受損常可發生失語癥。優勢半球不同特定部位受損,可出現不同類型的失語癥:第三額回后部是口語的中樞,受損時喪失口語表達能力,即運動性失語癥;第一顳橫回后部是聽語中樞,損害時出現對別人的語言不能理解,即感覺性失語癥;第三額回后部是書寫中樞,病變時無法用文字書寫來表達,是失寫癥;角回為閱讀中樞,受損時讀不出文字的字音及不知其意義,是失讀癥;第一顳回與角回之間區域是物體的命名中樞,病損時講不出所見的人物名稱,是命名性失語癥。引起失語癥的疾病以腦血管疾病最為多見,其次為腦部炎癥、外傷、變性等。
一般,失語癥的預后與原發病的預后一致,隨著我國老年化步伐加快,也產生了失語癥趨向重度化、復雜化。再加上年齡增加帶來的腦功能低下,有時會出現癥狀加重的現象。若再次腦卒中或以進行性疾病為基礎,失語癥狀也會加重。失語癥的預后與以下因素有關:
1.語言訓練開始越早越好。
2.患者年齡越年輕越好。
3.失語程度:輕度者較好。
4.原發癥狀:腦損傷范圍小,初次腦卒中,預后好,腦外傷比腦卒中預后好。
5.合并癥:無合并癥者比有合并癥者較好。
6.Broca失語,經皮質性運動性失語、偉導性失語、命名性失語比其他類型失語癥的預后好。
7.腦出血引起失語比腦梗死引起者預后好。
8.如能長期加強化訓練比較好。
9.利手:左利手或雙手比右利手預后好。
10.失語類型:表達障礙為主比理解障礙為主者預后好。
11.智能水平:患者智商高考是比低者好。
12.自訓能力:有自訓能力和意識者好。
13.性格:外向性格者好。
14.對恢復的愿望:患者和家屬對恢復訓練愿望高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