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癥這種疾病很多人們都不是很了解,對于這種疾病只要是患上以后就會出現很多的癥狀,最常見的就是會經常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變得乏力,整個人的性功能都會有所減退,還會產生閉經和骨質疏松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應該要盡早得到治療,才可以延緩患者的壽命,不會受到影響。
除有原發疾病的表現外,其主要臨床表現是營養不良。氮負平衡使皮下脂肪和骨骼肌顯著消耗,病人日益消瘦,嚴重者呈惡液質狀態。胃腸道粘膜萎縮,胃酸分泌減少,消化酶減少,因而食欲差。疲乏、無力也是常見癥狀,病人不愛活動,體力下降,反應漸趨遲鈍,記憶力衰退。多有輕、中度貧血,經常頭暈,可有體位性低血壓和心動過緩。浮腫的發生與血漿有效滲透壓減低有關。
體液的滲透壓與其所含溶質的分子量成反比,白蛋白分子量較小,是維持膠體滲透壓的主要成分,血漿與組織液的總滲透壓相差不大,但因血漿內所含不能滲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白蛋白較多,故血漿的滲透壓較高,從而使水分有從組織液進入血漿的趨勢。
血漿白蛋白減少時,有效滲透壓減低,使組織間潴留過多的水分,而出現浮腫,浮腫嚴重時可出現胸水及腹水,此外,還可有性功能減退、閉經、骨質疏松、機體抵抗力差等。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者可有出血傾向。
首先應治療引起蛋白質攝入不足、丟失過多、分解亢進的原發疾病。若原發疾病無禁忌,可給予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飲食,使每日攝入蛋白質達60~80g,保證充足熱量供應(2500千卡/日以上),并酌情使用促進蛋白質合成的藥物。消化功能差者,可予流食或半食流,同時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病情嚴重者,可輸入血漿或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