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放射性碘131不是很了解,因為在我們生活當中很少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放射性碘131實際上就是核裂變的產物,當然我們也不用過分的擔心,因為極微量的放射性物質對環境和身體是不會有影響的。下面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放射性碘131。
碘-131是元素碘的一種放射性同位素,為人工放射性核素(核裂變產物),符號為I-131,半衰期為8.3天。正常情況下自然界是不會存在的。
2011年3月26日,在中國黑龍江省東北部空氣中發現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但這些極微量的放射性物質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隨后東部沿海地區也有類似發現。
危害
碘核素質量數
物理半衰期
123
13.2小時125
60天
129
1.9世紀7年131
8.3天132
2.28小時133
20.3小時134
52.5分鐘135
6.8小時理化性質
碘-131的一種放射性同位素。符號I-131,簡寫為I。它的原子核內有78個中子,而碘的穩定性核素原子核內只有74個中子
。
碘131是β衰變核素,發射β射線(99%)和γ射線(1%),β射線最大能量為0.6065兆電子伏,主要γ射線能量為0.364兆電子伏。半衰期為8.02天。3.7×10貝可的碘-131點源重8.05×10毫克,在1厘米遠處的照射量率是2.3倫琴/時,采用5厘米厚的鉛屏蔽就可以安全操作。碘131屬高毒性核素,緊要器官是甲狀腺,對人體的有效半減期為7.6天,在人體內的最大容許積存量為1.8×10貝可。碘-131在放射性工作場所空氣中和露天水源中的最大容許濃度分別為0.33和22貝可/升。
碘131的化學性質與元素碘相同。
產生和提取
產生碘131的核反應主要有:
①用碲金屬或其化合物(如二氧化碲)做靶材料,在反應堆中照射,通過(n,γ)反應生成碲131,碲131再經過β衰變而獲得碘131,即Te(n,β)TeI;
②用富集的鈾235做靶材料,通過核的裂變U(n,f)I或U(n,f)TeI而得到碘131,碘131的總裂變產額約0.82%。
方法
①可以獲得較純的產品,沒有α雜質和其他裂變產物的污染,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采用這個方法;用方法
②②制備碘131時,除可能有其他放射性碘同位素的污染外,還有α雜質和β雜質,必須進行有效的純化,只有少數國家使用。
提取
從靶材料二氧化碲中將碘131提取出來的方法有干餾法、色譜法、萃取法和蒸餾法等,應用較多的是干餾法和蒸餾法。蒸餾法是將輻照過的二氧化碲溶解于氫氧化鈉溶液,加入過氧化氫、鉬鹽等,然后在硫酸介質中進行蒸餾。含有碘131的餾分用加有還原劑的氫氧化鈉吸收,碘131便以NaI溶液的形式得到。NaI溶液是碘131的初級產品。
生產防護
大量生產碘131時,要注意避免碘131揮發,以免給環境帶來嚴重污染。操作應在設有負壓和帶有除碘裝置的屏蔽箱室里進行。活性炭、涂銀活性炭、銀銅合金網、銀網和堿性溶液等都是碘131的良好吸附劑。
用途
在核醫學中,碘131除了以NaI溶液的形式直接用于甲狀腺功能檢查和甲狀腺疾病治療外,還可用來標記許多化合物,供體內或體外診斷疾病用。如碘131標記的玫瑰紅鈉鹽和馬尿酸鈉就是常用的肝、膽和腎等的掃描顯像劑。除了核醫學方面的應用外,碘131還可用來尋找地下水和測定地下水的流速、流向,查找地下管道泄漏;測定油田注水井各油層吸水能力及其變化,以便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調節水流的分配,保持油井的高產穩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