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大脖子病,其實大脖子病是一種甲狀腺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成為甲亢,脖子腫大,是其臨床表現之一。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素分泌過少,成為甲減,脖子腫大,也是起臨床表現之一。甲減容易發生在山區,所以山區的人大多食用有碘鹽,甲亢容易發生在沿海地區所以沿海地區的人大多吃有碘鹽。有碘鹽和無碘鹽的具體區別是什么呢?
01
我們飲食中碘攝入量的變化,無論是過少還是過多,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甲狀腺。當甲狀腺出現疾病,甲狀腺激素的生成異常,就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如甲狀腺激素過多的甲亢心率會很快,甲狀腺激素減少的甲減心率會變慢,血壓也會隨之變化,胃腸蠕動也會相應的過快或緩慢等等。
02
人體的碘80%-90%來源于食物和飲水。一般情況下,我們通過日常飲食如碘鹽和海產品就能滿足身體內碘的需求,普通成人每天需要約100-150微克碘。我們食用的碘鹽加碘量為20-50mg/kg,即20-50μg/g,按這個標準計算,每天吃4~5克碘鹽,碘的量就已經達標,吃得咸的人就有可能超標。
03
食用碘鹽和平時食用一些海產是補碘最有效可靠的方法,也是我國繼續防治碘缺乏疾病的基本措施。除缺碘的重點地區外,一般地方的妊娠和哺乳婦女、嬰幼兒等特殊人群也是碘營養重點關注的對象。懷孕時碘需求量比平常要增加50%左右,則應適當多吃海產品來補充。孕婦在補充碘時,如查尿碘含量低于100微克/升尿,則要加大碘鹽攝入或服用碘丸,但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正確劑量進行補充,以防止攝碘過高。由于中老年婦女是甲狀腺疾病的高發人群,則不宜吃過多的海帶等含碘食物,以免誘發甲狀腺疾病。
04
為了防止補碘過量,國家已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政策,我國從2000年起就已下調了碘鹽濃度標準,鹽中的碘含量已悄然“瘦身”。而且,在上海市等非碘鹽缺乏病流行區開始供應無碘鹽。我國衛生部門也組織專家進行了大量調查,認為我國的食鹽加碘屬于安全范圍。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里,碘營養素的最高攝入量為每天800毫克,攝入量在這一數字以下都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