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的條件水平好轉,的腦血管疾病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為了健康,也會不定期的每年進行體檢,檢查心腦血管是否健康,做血管造影是目前檢查心腦血管等疾病最直接的方式,有的人檢查會發現血管處于痙攣狀態,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的癥狀,和普通人一樣正常,有的患者是出現了一定的癥狀才去做的檢查,那么,腦血管痙攣是什么癥狀呢?
腦血管痙攣(cerebrovascular spasm)是指顱內動脈的持續性收縮狀態。如果僅在血管造影時發現血管處于痙攣狀態,患者沒有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稱為無癥狀血管痙攣;如果患者出現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則稱為癥狀性血管痙攣,又稱遲發性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腦血管痙攣是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病因
顱內動脈瘤破裂常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流入蛛網膜下腔的血液及其降解產物是導致腦血管痙攣的最主要的原因。顱腦損傷、顱腦手術、血管內介入治療、結核性和化膿性腦膜炎、偏頭痛、高血壓性腦病等也可誘發腦血管痙攣。
臨床表現
腦血管痙攣本身并無典型的特異性臨床表現,一般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后3~5日,如果出現意識狀態的惡化,甚至伴隨新出現的局灶定位體征,如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以及顱內壓增高的表現,如頭痛、嘔吐等,臨床除外電解質紊亂,CT檢查除外繼發性腦積水及顱內血腫后,需高度懷疑腦血管痙攣的可能性。還有不明原因的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上升也存在腦血管痙攣的可能性。
預防
以下關于腦血管痙攣的防治主要針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腦血管痙攣,其他類型的腦血管痙攣可以此為參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酌情處理。包括病因治療、預防為主、全程治療、防治并發癥等。
1.影像學檢查提示腦血管痙攣,患者有臨床癥狀,需盡早治療及動態監測。
2.提示腦血管痙攣,但患者尚無臨床癥狀,建議預防性治療及動態監測。
3.未發現腦血管痙攣,但患者有臨床癥狀也需要給予治療及動態監測。
4.對于存在腦血管痙攣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自發性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顱腦損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及大血管周圍手術后等,盡管患者暫無臨床癥狀,仍需加強病情監測,并給予預防性治療。
總之,早期診斷和盡早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是減少腦血管痙攣的發生、改善預后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