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一些演員在演戲時面部總是一個表情就會被人們戲稱為“面癱”,其實這就是醫學上的臉部神經麻痹現象,通常會表現為患者不能皺額蹙眉和患側面部肌癱瘓,這會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形象,所以找到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顯得尤為重要。艾灸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而治療面癱需要對四白穴、觀髎穴、下關穴以及聽宮穴這四個穴位進行艾灸,長期堅持就可以有不錯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們趕快試一試,以早日恢復健康。
一、臨床癥狀
臉部神經麻痹也叫面癱。臨床主要表現為患側面部肌癱瘓,眼裂大,眼睛不能合并,流淚,鼻唇溝變平坦,口角下垂,流涎,不能皺額蹙眉,額紋消失,鼓腮漏氣,示齒困難,部分病人耳或乳突部有疼痛感。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風寒之邪侵襲面部經絡,致使經絡阻滯、營衛失調、氣血不和、經脈失養所致。
二、基礎治療
四白 觀髎 下關 聽宮 翳風
隨癥加灸;眼瞼不能閉合,加灸陽陵泉;嘴角不能閉合,加灸地倉;失眠,加灸三陰交。
1;四白穴(祛風明目、 通經活絡)
位于面部 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用艾條回旋灸四白穴10到15分鐘。對側以同樣的方法操作。
2;觀髎穴(消熱消腫、祛風鎮痙)
位于面部,當目外眥直下,觀骨下緣凹陷處。
用艾條回旋灸顴髎穴10到15分鐘。對側以同樣的方法操作。
3;下關穴(消腫止痛、益氣聰耳)
位于面部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形成的凹陷中。
用艾條回旋灸下關穴10到15分鐘。對側以同樣的方法操作。
4;聽宮穴(聰耳開竅、寧神止痛)
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用艾條回旋灸聽宮穴10到15分鐘。對側以同樣的方法操作。
5;翳風穴(聰耳通竅、散內泄熱)
位于;耳垂后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用艾條溫和灸翳風穴10到15分鐘。對側以同樣的方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