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鼻子息肉在平時的時候要注意護理,這樣才能夠保證或者比較不會受到干擾。大家在平時的時候要注意患者,應該要保證自己的鼻子是之前有過長時間的疾病或者是長時間的鼻炎,這種情況下就可能會遇到鼻息肉的問題。
鼻息肉由高度水腫的鼻粘膜構成,上皮為假復層柱纖毛上皮,也有部分上皮化生為鱗狀上皮,系長期外界刺激所致,上皮下為水腫的疏松結締組織,其間有浸潤的炎性細胞,包括漿細胞,嗜中性細胞,嗜酸細胞和淋巴細胞等,其中嗜酸細胞浸潤是鼻息肉組織學的一個明顯特點,Mygind(1979)將鼻息肉分為嗜酸細胞性和嗜中性細胞性兩種,后者提示鼻粘膜有化膿性感染,息肉的形成可能與此有關,以往根據組織學構成的不同,又常將鼻息肉分成三種病理類型:水腫型,腺泡型和纖維型,前兩型主要是炎性細胞浸潤,血管滲出增多,腺體分泌旺盛的結果,后者則源于纖維母細胞和膠原纖維增生,Kakoi等(1987)認為前兩型是鼻粘膜組織反應的活躍表現,而后者為組織反應的終末階段,其完整的病變變化規律是:圓細胞浸潤于鼻竇粘膜,固有層水腫,進一步引起粘膜限局性突起,并有腺體在局部增生,突起的粘膜由于固有層水腫逐漸加重,可經竇口膨入鼻腔并繼續生長,此為活躍階段,其中有的可演變纖維型即終末階段。
患者就診時多有較長時間的鼻病病史,起初感覺鼻內似有擤不出的鼻涕,系鼻腔上半部被息肉堵塞所致,夜晚可出現明顯鼻塞而致張口呼吸,久而久之可繼發慢性咽炎,鼻塞多為持續性,血管收縮劑滴鼻無明顯療效,這是因為鼻肉很少有血管分布的緣故,又由于息肉無神經分布,故患者很少很噴嚏,但若鼻粘膜有變態反應性炎癥時,也可出現噴嚏,清涕等癥狀,鼻息肉病時的分泌物多為漿粘液性,若并發感染可有膿性分泌物,繼續生長變大的息肉不僅使鼻塞明顯加重,且可引起頭昏或頭痛,可能為鼻竇受累的緣故。
鼻竇受累可有兩種情況:一是源于鼻息肉的同一病變,一是息肉阻礙鼻竇引流的繼發性病變,前者是鼻竇粘膜增生性不腫肥厚,即所謂增生性鼻竇炎,鼻息肉并發鼻竇炎多屬此種,抗生素對此類鼻竇炎無效,皮質類固醇制劑則可對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后者繼發感染可并發化膿性鼻竇炎,鼻息肉病人多有嗅覺減退以至缺失,巨大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尚可引起聽力下降等耳部癥狀,系耳咽管咽口受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