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于風濕性關節炎并不陌生,風濕性關節炎是由于身體某種結晶代謝沉淀所導致的關節疾病,同時也分為很多種類,隨著現代醫學的發達,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有很多種,物理療法十分常見,對身體也沒有什么副作用。
物理療法可促進氣血運行,舒筋通絡,減輕疼痛。
常用的物理療法
離子導入
干姜、桂枝、赤芍、當歸各2g,羌活、葛根、川芎、海桐皮、姜黃、乳香各1g,裝入25cm×15cm的袋中,縫合置蒸鍋內加熱至氣透出布袋,取出稍降溫至40℃~42℃,熱敷患處加直流電導入。
紅外線照射
腫痛部位照射,每日1次,每次15~20分鐘。
蠟療
將蠟袋加溫軟化后,置于患處,每日1次,每次15~20分鐘。
艾灸療法
天然艾條、姜片,點燃艾條隔姜灸其穴位,這種方式可以避免留下灸痕。
選穴:
1、主穴大椎、足三里、陰陵泉、阿是穴;
2、配穴血沉快:隔俞、陽陵泉;急性期:至陽、靈臺、督脈上壓痛點;
肩關節痛:肩禺、肩寥;
注意事項
以上療法可單獨實施,也可相互結合。如熏洗后加按摩或理療,紅外線照射后加外敷等。進行各種輔助療法時,應加注意。采用熱療時,如熏洗、蠟療不要燙傷皮膚;外敷藥有不少對皮膚刺激性較大,應每日或及時更換,不可久敷;按摩時切忌用猛力、暴力,以免造成骨折等。
肘關節痛:曲池、手三里、少海;
腕關節痛:陽池、合谷、外關;
髖關節痛:環跳、風市;
操作方法:使用溫和灸療法,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