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生活是物質比較豐富的,越來越多的食物儲藏在人們的家中,然而隨著時間的拉長,一些消耗不完的食物就會出現變質的狀況,變質的食物很容易產生黃曲霉菌,這種病菌的危害不亞于癌癥,而且黃曲霉菌病就是一種中毒引起的細胞病變,那么,黃曲霉菌病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來看看相關的介紹吧。
黃曲霉菌存在于霉變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上。肝癌與黃曲霉菌含量高有直接關系。為了防止產生黃曲霉菌,最好將桃仁、果仁、谷物貯藏在密封和干燥的地方,不要吃發霉的食品,尤其是發霉的干果、桃仁和糧食。
主要由黃曲霉菌和寄生曲霉產生,其基本結構中都含有二呋喃環和雙香豆素,黃曲霉毒素主要損害肝臟,表現為脂肪變性、出血、壞死及膽管上皮、纖維組織增生。同時腎臟也可受損害。
黃曲霉菌致癌特點是:
A 致癌范圍廣,能誘發魚類、禽類,各種實驗動物、家畜及靈長類等多種動物的實驗腫瘤;
B 致癌強度大,其致癌能力比六氯環己烷大1萬倍;
C 可誘發多種癌,AFT主要誘發肝癌,還可話互胃癌、腎癌、淚腺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腸等部位的腫瘤,還可出現畸胎。
臨床表現
早期有胃部不適、腹脹、厭食、嘔吐、一過性發熱及黃疸等。2~3周后出現腹水、下肢水腫、脾臟增大變硬、胃腸道出血、昏迷甚至死亡。
急救處理
1. 護肝。
2. 對癥支持治療
黃曲霉菌病是導致癌變的罪魁禍首,是對人體健康威脅巨大的病菌,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多加注意食物的安全性,不食用過期變質的食物,不喝來歷不明的水,同時也希望相關的政府機構能夠加大對假冒偽劣食品的查處力度,杜絕帶有黃曲霉菌病食物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