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成分之一,那么大型血小板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血小板具有體積小,無細胞核,正常的人們的血小板含量一般在(100~300)×10^9個/L,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具有止血、傷口愈合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作用。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下吧。
1.血小板增多:當>400x109/L時為血小板增多,常見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例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惡性腫瘤、感染、缺氧、創傷、骨折等。 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癥常見于急慢性炎癥,缺鐵性貧血及癌癥患者,此類增多一般不超過500×109/L,經治療后情況改善,血小板數目會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術后血小板會有明顯升高,常高于600x109/L,,隨后會緩慢下降到正常范圍。[4]?
2.血小板減少:當<100x109/L即為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生成減少(見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急性放射病等)
血小板破壞過多(見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等疾病)
血小板消耗增加(見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家族性血小板減少如巨大血小板綜合征等)。
上述關于大型血小板比率偏低的分析,希望幫到患者,也希望患者在出現大型血小板比率偏低的情況的時候,不要大意,要盡早的去正規的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以便盡早的確診病情,避免造成疾病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