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對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很多人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出現雙下肢突發無力的情況,非常的害怕,不知道是什么因素所致,情況會不會非常的嚴重。那么,雙下肢突發無力是怎么回事?下面咱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常見造成雙下肢突發無力的原因。
一、外傷
頸椎位于頭顱和胸椎之間,是人體脊柱活動范圍最大的部位,受傷的機會也較多,青少年時頸部外傷是導致中年后發病的重要因素。據報道5%~15%的頸椎病人有急性外傷史。特別是頸椎骨折、脫位后出血、水腫波及椎間孔,骨折碎片移位直接壓迫脊髓或血管神經而引起的病理變化,或骨折后局部形成的骨痂刺激脊神經根、脊髓,椎體脫位或半脫位,使椎管變窄等均可產生脊髓的壓迫而引起臨床癥狀。
二、頸部的慢性勞損
長期低頭工作或姿勢不良,引起頸部的肌肉、韌帶與關節的勞損,患椎骨關節增生炎性退變,頸椎生理曲度后凸,頸椎失穩、錯縫,與相應患椎后方骨贅突入椎管內,均可導致脊髓受壓發病。
三、頸椎退行性變
年老體弱,肝腎不足,筋骨懈惰,可引起頸部韌帶鈣化。頸椎間盤、椎體、椎間小關節等的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若頸椎間盤突出物突向椎體后方,則壓迫脊髓,造成脊髓型頸椎病。
四、椎管狹窄
由于頸椎間盤退變,纖維環向椎管內膨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突向椎管內,導致椎管狹窄。同時,椎間隙發生變窄時,黃韌帶松弛、頸椎骨關節錯位、失穩,可發生代償性韌帶增厚及骨質增生,加重頸椎狹窄的發生。有的由于先天胚胎發育過程中椎孔本身狹窄,加之移位,可造成相鄰椎孔間狹窄,而使脊髓受壓發生病理變化。這是脊髓型頸椎病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當脊髓受壓時間長,病變繼續發展時,可出現脊髓變性、軟化,甚至出現脊髓空洞,病變區神經根也因受壓而使神經根袖纖維化,嚴重壓迫可發生瓦勒變性。
造成雙下肢突發無力的病因有很多,關鍵是不同病因造成的雙下肢突發無力癥狀不同,在出現這種病癥的時候,千萬不要慌張,首先要弄清楚是何種因素造成的雙下肢突發無力,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治療,并且搭配護理措施,這樣才有利于疾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