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病理
目前認為慢性非特異性十二指腸炎,是一種獨立的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服用刺激性食物、酒精,藥物如阿司匹林等有關,過去有人認識胃酸過多是十二指腸炎的原因,也有人認為本病是十二指潰瘍的前期病變,但確切的關系,仍未有定論。
特異性十二指腸炎,是一組由各種特異性病因引起的十二指腸炎癥,包括感染(寄生蟲、結核、真菌、霉菌等)、腦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引起的出血性十二指腸炎、門脈高壓、心力衰竭等,其它如肝炎、胰腺及膽道疾病,由于局部壓迫或蔓延,引起的十二指腸供血障礙等。由此可見,本病是一種多病因的疾病,病因不同,發病機理也不一樣。
胃腺化生是慢性十二指腸炎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本病中杯狀細胞數增加,腺管上皮細胞活動性增加。絨毛明顯減少或萎縮;絨毛頂部上皮細胞的長度明顯減低,核呈過度染色,胞漿減少。黏膜固有層中嚴重炎癥細胞浸潤、包括淋巴、漿細胞和肥大細胞,而中性粒細胞浸潤常提示炎癥活動。血管增多,黏膜破壞,可有黏膜下血腫及炎性滲出。
組織學中可將本病分為3型:(1)淺表型-炎癥細胞浸潤局限于絨毛層,絨毛變形或擴大,上皮細胞變化較少;萎縮型-炎癥細胞擴展到全黏膜層,并有嚴重上皮改變;間質型-炎癥細胞局限在腺體之間。
2.臨床表現
①癥狀: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常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癥狀,如腹脹、噯氣、反酸等。有時酷似十二指腸球潰瘍,呈周期性、節律性上腹部疼痛,空腹胃痛,食物或制酸藥可緩解,并反復有黑便或嘔吐咖啡樣液,但多可自動止血。也有部分患者可無任何癥狀。
②體征:上腹部輕度壓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貧血和消瘦等。
十二指腸球部炎癥是比較常見的上消化道疾病。其發病的因素較多,除了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外,還與生活習慣、飲食、藥物等有關。譬如吸煙、酗酒、喜歡食用粗糙、過硬、過冷、過分辛辣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服用損傷胃黏膜的藥物等。這些因素大多會直接造成胃損傷。另外,慢性胃炎也與運動過少、肥胖等有關。因為運動過少、肥胖,影響胃的活動,胃動力減低使食物與胃酸在胃內時間過長,形成胃的慢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