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門穴是足厥陰肝經穴道,脾經的募穴,坐落于側腹部,第11肋礦酸端正下方,座位或仰臥選穴。具備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等作用,可醫治腹痛、腹瀉、脅痛、小兒疳積、黃疸、肝炎等腸胃膽肝癥狀。配足三里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配內關穴、期門可疏肝理氣開郁;配陰陵泉、三陰交、氣海穴等可醫治肝硬化腹水。可針可灸。扎針宜斜刺0.5-0.8寸,柔和灸每一次20分鐘為宜。
章門穴在身體側方,標準叫法是在第11肋礦酸端,可能找不著第11肋,可是一般狀況下,能夠把胳膊平舉,沿著腋中線向下摸,摸不著骨骼的地區,即是腋中線上的章門穴。還可以把肘曲起來,肘尖指的的部位便是章門穴。
章門穴是脾募穴,也是臟會穴,因而它具備非常好的開展五臟六腑調養功效。例如章門穴能夠醫治消化不良、兩脅疼痛、腹瀉、腹脹,及其能夠醫治側腹疼痛。當有脾虛、大便糖稀、腹瀉,及吃完腹脹的情況下,一般會取章門穴開展肝臟調養,健脾利濕。
章門穴是肝經的一個穴道。精準定位:在側腹部,第11肋礦酸端正下方。選穴:正坐,曲肘合腋,肘間特指處,輕按有酸脹感,就是此穴。章門穴,是脾的募穴,八會穴之臟會,足厥陰經和足少陽經的交會穴。主冶:1、血痛,黃疸等肝膽病。2、腹脹、泄瀉,嘔吐、痞塊等腸胃疾病。常搭配足三里,梁門。扎針:繞開主動脈,0.8~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