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進入秋天之后,心情就會莫名失落,是因為秋天是萬物凋謝的季節,面對滿天飄落的黃葉,總會讓人心生悲涼。但是秋天又是一個不熱不冷的季節,所以還是有許多人是非常喜歡秋天的。在進入秋天的過程中注意秋季天氣過于干燥,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否則就容易引起上火后果。因為秋天過于干燥而引發的上火應該怎么辦?
秋燥上火怎么辦
保證充足的飲水
保證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每天保證充足的飲水,人體失水達到體重的10%時,就會出現煩躁、全身無力、體溫升高、血壓下降等現象。因此,足夠的水分攝取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況下,建議在溫和氣候條件下從事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飲水1200ml,飲水應少量多次。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應盡量避免感到口渴時才喝水的習慣。
保持空氣濕度
人們所在的環境對身體的影響是很大的,空氣太干燥,人體水分流失較為迅速,身體就容易缺水。此時,盡量讓環境中保持一定的濕度,使用空氣加濕器或者勤擦家具、勤打掃衛生都可以讓室內的空氣增加濕度。要注意的是,室內的環境不宜太濕,有一定的水分就足夠了,特別干燥的地方,可以適當噴灑一些水。
飲食調理
平時應注重飲食平衡,可多攝入一些蔬菜水果等,包括梨、甘蔗、蘋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俗話說:“苦寒不分家。”我們可以吃一些苦菜如苦瓜,來驅除火氣。身體寒氣較重的朋友,不建議多吃苦菜。如果上火現象較為嚴重,在注重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及平衡飲食的基礎上,也可以選擇一些藥物進行治療。
按壓穴位
穴位對降火也是有很大幫助的。降火首選內庭穴、合谷穴、太沖穴。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庭穴。
內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合谷穴就是我們常說的虎口,如果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干,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來消消火。太沖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由于它屬于足厥陰肝經,因此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癥狀效果非常好。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后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秋季去火氣吃什么食物
梨
梨又被稱作快果、玉乳,因鮮嫩多汁被稱為“天然礦泉水”。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其對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燥結癥較為適宜。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
除了生吃之外,我們還可以榨汁享用。或加澎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許,煮飲,對天氣亢燥、體質火旺、喉炎干澀、聲音不揚者,具有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
空心菜
又名蕹菜,性甘、平,含蛋白、脂肪、無機鹽、煙酸、胡蘿卜素等,具有解毒、清熱涼血等作用。
將鍋中的水燒開,將摘好、洗凈的空心菜放進開水中燙至九成熟,撈起瀝干水待用;然后在油鍋中放入蒜末、辣椒末爆炒一下,再加入生抽、白糖、雞精、香油炒片刻淋在瀝干水的空心菜上這樣就可以了。
木耳
有黑色與白色之分,性平而味甘,含脂肪、蛋白質、多糖。可益胃養血,具有滋養作用。
俗話說吃什么補什么,對付肝火也要補肝。豬肝炒木耳對平息肝火有作用。木耳,豬肝。木耳浸軟,切去底部硬塊,再切成粗絲;豬肝洗凈抹干再切成厚片,加入腌料腌約10分鐘;鍋燒熱,放2湯匙油,爆香姜片,放入豬肝片用大火不停兜炒至熟;再放入木耳絲及蔥炒勻,加少許糖、鹽調味即可上碟。
荸薺
秋季因為上火導致咽喉腫痛、淋巴發炎的人多了起來。這雖不算大病,但也很折磨人。而荸薺就是清熱去火的“良藥”。
荸薺營養豐富,汁多味甜,自古有“地下雪梨”、“江南人參”之美譽。荸薺有很好的醫療保健效果,臨床上可用于緩解熱病煩渴、痰熱咳嗽、咽喉疼痛等癥狀。
百合
百合的營養成分大部分是淀粉、蛋白質,另外還有生物堿和多種維生素,歷來被認為是滋補佳品。百合性味甘微苦,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可用于治療肺熱、肺燥咳嗽、勞嗽咯血、低熱虛煩、驚悸失眠等癥。
肝火旺不妨試試蓮子百合湯。蓮子15克,干百合15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將蓮子去芯,與百合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后即可食用。可補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