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穿刺進針的位置并不特別確定,主要看胸膜腔內積存氣體或液體所致。
在胸腔積液較多的情況下,穿刺的方法是在腋下、肩胛下線、第八、九肋間等處做腋下穿刺。如為大量胸腔積氣,可選擇鎖骨中間線第二肋間位置穿刺。若為包裹性胸腔積液或局限性氣胸,穿刺部位需要依據B超或CT定位,然后根據定位穿刺進針。
依據病人的病情可以坐在床頭半臥位或倒立跨位坐在椅子上,雙手放在椅背上。在胸腔積液的情況下,選擇腋中線第七肋間、腋后線第八肋間、肩胛下線第八肋間作為穿刺部位,穿刺方法與氣胸操作方法相同。氣胸如出現,應選擇氣胸)側鎖骨中線第二肋間交叉作為穿刺部位,再選取肋骨上緣作為進針的位置,先做常規消毒,然后再在局麻下鋪無菌洞巾,然后在局麻處鋪無菌洞,再鋪無菌布,再試抽抽氣,有點胸膜后再試抽氣。
在穿刺之前,除了常規叩診外,需要做B超胸水定位檢查,如果有條件,可以在B超引導下進行胸腔穿刺,手術成功率高,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如有胸膜腔穿刺后出現氣胸、血胸等并發癥,應及時處理,必要時應行胸腔閉式引流。若出氣量較大,則需進一步進行開胸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