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管狹窄癥分為發育性頸椎管狹窄和退變性頸椎管狹窄。當頸椎片子上測量頸椎前后徑小于13毫米,定義為相對性頸椎管狹窄,當這個值小于10毫米時,為絕對頸椎狹窄。頸椎管狹窄會導致頸部的脊髓受壓迫,而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比如說四肢麻木無力,走路不穩,走路發飄,雙手不靈活,拿東西容易掉下,甚至大小便異常。頸椎管狹窄癥多數情況需要手術治療。
手術后遺癥有:
1、大小便障礙:大小便障礙一般出現較晚。早期為大小便無力,以尿頻、尿急及便秘多見,晚期可出現尿潴留、大小便失禁。
2、跛行:脊柱后伸時癥狀加重,前屈時癥狀減輕。少數病人下肢肌肉萎縮,跟腱反射有時減弱或消失。而且還會伴有跛行癥狀的出現。
3、活動受限:運動障礙主要是由椎管狹窄錐體束征,四肢無力,僵硬不靈活,從最引起下肢無力,沉重的雙腿開始下跌就像一個步驟棉感,重立步態不穩,易跪了下來,需要幫助的墻或拐杖行走,癥狀逐漸加重作為一個四肢癱瘓的出現。
3、神經根刺激:神經根的刺激癥狀,如胸背部束帶感,疼痛。
4、疼痛:有明顯的腰腿痛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