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診
觀察病人形體、面色、舌體、舌苔,根據形色變化確定病位、病性,稱為望診。觀其形體,可知五臟盛衰,軒岐早有論述。腦為元神之府,腎精生化之髓充實其中,才能神光煥發,思維敏捷。苦頭往前傾,目睛內陷,是髓海不足,元神將憊現象。背為胸廓,心肺居于胸中,背曲肩隨,是心肺已虛象征。腰為腎臟所在部位,不能轉搖,是腎臟功能衰憊的表現。
2、聞診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方面:
①從病人發生的種聲音,從其高低、緩急、強弱、清濁測知病性的方法。聲音高亢:是正氣未虛,屬于熱證、實證。語聲重濁:乃外感風寒,肺氣不宣,肺津不布,氣郁津凝,濕阻肺系會厭,聲帶變厚,以致聲音重濁。
②嗅氣味可分為病人身體的氣味和病室內的氣味。病人說話有囗臭,多屬消化不良、腐臭多屬體內有潰瘍。病室內有尸臭氣味,多屬腑臟敗壞。有爛蘋果氣味,多屬消渴病(糖尿病)危重患者。
3、問診
問診是詢問病人及其家屬,現有證象及其病史,為辨證提供依據的一種方法。綜觀四診所獲證象,大半均由問診得來,即知此言不謬。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疼痛四問便,五問嘔眩六問悸,七苦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團,病機全從證象驗。婦人尤必問經期,先后閉崩宜問遍,再添片語告兒科,外感食積為常見。
4、切診
切診是指用手觸按病人身體,藉此病情的一種方法。切脈又稱診脈,是醫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撓動脈搏動處,借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