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血液里面的鈣含量需要維持在正常范圍內,該范圍通常是2.1-2.6mmol/L,如果鈣含量超過2.6mmol/L的話,就可以判斷為血鈣偏高了,這會對身體的多個系統造成影響,比如會影響人的腎臟,會影響人的心肌,還會直接危害到神經肌肉組織等等。
第一、高血鈣的癥狀有哪些
不同疾病所致的高鈣血癥有各自原發病的臨床表現,高鈣血癥的征象決定于血鈣增高的程度和速度,主要有:
1、消化系
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為最常見,伴有體重減輕,便秘、腹脹、腹痛。高鈣血癥時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均增加。
2、泌尿系
高鈣血癥時,腎濃縮能力降低同時有溶質性利尿,病人有多尿、煩渴、多飲。長期高尿鈣可致腎鈣鹽沉著而發生腎結石,鈣化性腎功能不全,進而發展為尿毒癥。脫水是常見的,由于攝入不足、嚴重嘔吐和多尿等困素所致。
3、神經系
可損害神經傳導,輕者情緒低沉。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和表情淡漠等。重者有嗜睡、恍惚、幻覺、妄想、低張力、低反射、深腱反射消失、僵呆,甚至昏迷。昏迷病人都應急測血鈣,排除高鈣危象的可能。
4、心血管系
高鈣血癥可增強心臟收縮,影響心臟傳導,有心動過速或心動徐緩,心律紊亂,傳導阻滯,心電圖示Q-T間期縮短,T波增寬,血壓輕度增高,易發生洋地黃中毒。
5、鈣沉著于組織器官
眼的鈣沉著多見于前房、球結膜和角膜,為白色的微細結晶沉著,急速發生時球結膜充血、角膜混濁。
鈣也可沉著于腎、血管、肺、心肌、關節和皮膚軟組織等。總之,當血鈣高于或等于3.75mmol/L時,多數病人病情迅速惡化,十分兇險。
第二、高血鈣定義介紹
高血鈣癥是指血清離子鈣濃度的異常升高。由于通常所測定的是總鈣,而不是離子鈣,因此必須注意影響離子鈣的因素。血清白蛋白濃度是臨床上最重要的因素,因為白蛋白是血循環中主要的鈣結合蛋白。在血清白蛋白嚴重降低的情況下(如在惡性腫瘤患者),正常的血清總鈣濃度實際上代表著異常增高的離子鈣濃度。酸堿度也影響血清鈣與蛋白質的結合,堿中毒可使離子鈣濃度降低,酸中毒可使之升高。
當進入細胞外液的鈣(腸、骨)超過了排出的鈣(腸、腎)則發生高血鈣癥,血鈣濃度高于2.75mmol/L。引起高血鈣癥的病因有兩大類:PTH依賴性和非PTH依賴性高血鈣癥。許多惡性腫瘤可并發高血鈣癥。
第三、急性高鈣血癥發作治療
(1)靜脈補液以增加細胞外容積,隨后用鈉利尿藥,如利尿酸鈉、速尿,可增加尿鈉排出,則尿鈣排出亦相應增加,從而糾正高鈣血癥。但有腎功能不足、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禁忌。
(2)靜脈磷酸鹽治療,使鈣同磷酸鹽結合,形成磷酸鈣,并沉積在軟組織中,這樣,可以很快使血漿鈣下降;但可以引起腎功能衰竭。因此甚少應用。
(3)降鈣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降鈣素可以抑制骨吸收,增加尿鈣排出,但使用后有些病人很快失效,有些病人則效果不佳,皮質激素可以抑制腸鈣吸收,并可以增強降鈣素的作用。
(4)細胞毒性藥物,如光輝霉素,可使正在發生吸收的骨組織受到藥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因此對高鈣血癥有效。但可導致血小板減少、出血及腎功能衰竭,應慎用。
(5)二磷酸鹽,可以抑制骨吸收,抑制腸道鈣吸收,因此可糾正高鈣血癥。高鈣降低后,再針對病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