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膽瘡也就是帶狀皰疹,高發于一些中老年人,但是往往有些時候雖然皰疹已經明顯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著精神的疼痛,所以就會給他們的精神和飲食帶來影響,那么這些后遺癥怎么治療呢?
帶狀皰疹為何這么難治療?帶狀皰疹的發病機制,通過現代醫學研究已經闡明。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破壞了周圍神經!病毒長期潛伏在神經節內,當機體抵抗力弱時,病毒開始繁殖,沿著周圍神經的走行侵及皮膚,出現皮膚皰疹癥狀和神經痛癥狀。皰疹出現后,機體的抗體和使用的藥物會在短期內消滅病毒,但被破壞的神經卻難以恢復。
人體中,神經組織是自身再生能力最差的組織。神經一旦受到嚴重損害后,薄弱的再生能力往往不能使自身恢復到正常功能狀態。比如:腦中風病人(大腦是中樞神經),經過治療后,病人常常會遺留下偏癱或者肢體活動不利癥狀。同樣,帶狀皰疹病毒是破壞的周圍神經,當破壞程度重時,周圍神經的功能往往也難以恢復。病人表現為神經痛持續存在,遷延不愈,甚至伴隨終生。
目前,針對神經修復,還沒有特效的“神經營養藥物”。臨床上使用的維生素類藥物和“神經生長因子”,效果有限。對于長期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病人,疼痛專科醫生往往采用各種方式,長期鎮痛及神經調理,或者進行痛覺神經的毀損治療。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使病人的生活質量大幅改善。
但帶狀皰疹后神經痛,依舊是醫學難題,并沒有被徹底攻克。很多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病人的日常生活長期伴隨著種種不適。這需要我們醫學界的學者們潛心專研,刻苦攻關,造福病患。需要警惕的是,目前的一些醫療機構和媒體,為了某些目的,常常夸大自己的疼痛治療措施,宣傳“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已經攻克”。突顯醫學界的浮躁情緒和現行醫療體制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