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障礙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上一般可用激素類藥物促發(fā)卵泡成熟及排卵。但大劑量的激素使用存在一定副作用,如一次促成多個卵泡發(fā)育,有可能造成多胎妊娠;卵泡生長太慢或過快、卵泡不發(fā)育或產生虛泡,影響卵子質量,甚至不利于排出;患者用藥后排卵期的陰道分泌物反而減少,不利于受孕等。
挑治療法是將不銹鋼挑針刺入皮下,手持挑針有節(jié)律地牽拉刺激。選穴合理、運針到位的針挑,可以通過刺激表皮、皮下的神經末梢,達到疏通經脈,調節(jié)氣血的目的。在對排卵障礙的治療中,我們常選大椎點、骶叢神經點、第2腰椎旁點、氣沖穴等進行刺激,在患者月經周期的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手法,使患者局部乃至全身有舒適感覺,氣血運行舒暢。若患者感到局部有酸、麻、脹、下墜感,甚至放射至下肢,為“針感”最佳表現。
隨訪發(fā)現,接受針挑治療的女性妊娠率與使用激素者相仿,但排卵情況、激素水平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后者。這說明,通過刺激相關神經點(穴)經神經傳導促進的“行氣”,調控了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使患者內分泌發(fā)生了一系列顯著變化,從而既誘發(fā)了排卵,又避免了卵巢過度刺激等副作用。
此法可于月經干凈后第1天開始,3~5天針挑1次;排卵期隔天針挑1次。9次為1個療程,3個周期后可結合排卵情況酌定針挑次數與療程。
挑治療法的適用對象為婚后兩年或兩年以上不孕,基礎體溫監(jiān)測兩個月以上呈單相型,月經干凈后2~3天,性激素測定促卵泡激素、促黃體生成激素、孕酮偏低或正常,雌二醇偏低、催乳激素、睪酮升高,B超提示無優(yōu)質卵泡,或卵泡直徑介于18毫米至28毫米之間,卵泡無排出。
治療女性不排卵的幾種中藥偏方
痰濕引起的排卵障礙
處方:黨參、黃芪各15克,半夏、茯苓、陳皮、蒼術、膽南星、枳殼、生姜、柴胡各10克,淫羊藿、巴戟天各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燥濕化痰,行滯調沖。用于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中醫(yī)辨證屬痰濕型。癥見婚久不孕,無排卵,多自青春期始即形體肥胖,月經常推后,稀發(fā),甚則停經,帶下量多,色白質粘無臭,頭暈心悸,胸悶泛惡,面目虛浮,舌淡胖,苔白膩,脈滑。
肝郁引起的排卵障礙
處方:當歸、白芍、白術、茯苓、丹皮、香附、川楝子、瓜蔞、牛膝各10克,王不留行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理血調沖。用于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中醫(yī)辨證屬肝郁型。癥見婚久不孕,無排卵,月經或先或后,經量時多時少,或經來腹痛,或經前煩躁易怒,胸脅乳房脹痛,精神抑郁,善太息,舌黯紅或舌邊有瘀斑,脈弦細。
脾虛引起的排卵障礙
處方:黨參、山藥各15克,黃芪18克,白術、茯苓、大棗、當歸、柴胡、菟絲子各10克,巴戟天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補脾益氣,調理沖任。用于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中醫(yī)辨證屬脾虛型。癥見婚久不孕,無排卵,神疲乏力,納呆,頭暈心悸,面黃或體瘦,大便或溏,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血瘀引起的排卵障礙
處方:三棱、莪術、桃仁、紅花各8克,丹皮、赤芍、當歸、延胡索、枳殼、昆布、香附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逐瘀蕩胞,調沖助孕。用于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中醫(yī)辨證屬血瘀型。癥見婚久不孕,無排卵,月經多延后,或周期正常,經來腹痛,甚或成進行性加劇,經量多少不一,經色紫黯,有血塊,塊下痛減,或時經行不暢、淋漓難凈,或經間出血,或肛門墜脹不適,性交痛,舌質紫黯或舌邊有瘀點,苔薄白,脈弦或弦細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