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一種發生于肛門附近的疾病,這種情況是可以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比如說刺激性食物吃多了等等,并且大部分都會出現疼痛、便秘這種情況,不僅僅是正常人能夠出現,那種哺乳期的女性也是同樣可以出現的,一般來說我們出現痔瘡的時候都會使用痔瘡膏來治療,那么哺乳期能用痔瘡膏嗎?
哺乳期痔瘡的原因
哺乳期痔瘡其形成原因很復雜, 因此,痔瘡治愈后的復發率很高,有的人甚至多次手術仍有復發的緣故。許多新媽媽由于從妊娠一直到產后哺乳期,長時間活動量相對減少,誘發痔瘡。具體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小編為大家詳細解答吧。
主要大都是由于妊娠、局部炎癥,辛辣食物刺激等原因導致直腸粘膜充血或靜脈回流受阻,而使局部靜脈擴大曲張或團形成痔。一般在需經常站立或長期坐位工作的人群中有較高的發病率。
哺乳期得痔瘡多半是妊娠期痔瘡的遺留問題。懷孕后,體內會產生多量性激素,由于受到這些激素的影響,胃腸道平滑肌的脹力減退,蠕動減少、減弱,使食物在胃里排空推遲,在腸里運輸時間延長,導致糞便在結腸中潴留時間過長,水分減少,糞便變得干結,而易發生便秘,使排便時需要用力摒氣,加上增大的子宮對直腸的壓迫,盆腔靜脈回流不暢,發生痔瘡。肛門、直腸、乙狀結腸是貯存和排泄糞便的地方,糞便中含有許多細菌,肛門周圍很容易受到這些細菌的污染,誘發肛門周圍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瘡癤、膿腫。
女性陰道與肛門相鄰,陰道分泌物較多,可刺激肛門皮膚,誘發痔瘡。因此,應經常保持肛門周圍的清潔,每日溫水熏洗,勤換內褲,可起到預防痔瘡的作用。
哺乳期痔瘡用什么藥
在哺乳期,媽媽治療痔瘡的確需要比平時要謹慎一些,因為在哺乳期不能胡亂用藥,但這并是不能用任何藥。一些中藥的治療方法能在不影響哺乳期母體乳汁的成分,避免了嬰兒在吸吮母乳時,累積一些有害藥物成分在體內,同時也能有效地治療媽媽們的痔瘡。
一、中藥成藥
1、維生素E,每服30毫克,每日3次。
2、消痔丸,每次1丸,每日2次。
二、中醫辨證
1、 熏洗法
取芒硝150克,明礬15克。將上藥打碎置盆中,加入2000毫升開水將藥沖化。患者坐在盆上,先用熱氣熏蒸肛門,待水溫下降后,再用藥水洗滌患處并坐浴到盆中,直至水涼為止,每日熏洗2--3次。
本方適用于外痔。
2.、涂擦法
用龍腦冰片3克,大田螺數個。將田螺洗凈,用小刀挑開螺蓋,放入適量冰片,并用刀尖在螺肉和冰片上搗戳數下。放置一段時間后,螺肉會化成液體。取此液體涂于患處。
本方適用于治療各種痔瘡。
三、驗方、偏方
1、 取干白茄子適量。燒成灰后研末,每日3次,每次服3克。
2.、用消炎粉、雪花膏等份。調和好,涂于患處數次后,不再犯。
哺乳期能用痔瘡膏嗎
哺乳期能用痔瘡膏嗎?其實是不可以用的。
很多新媽媽在產后,哺乳期容易得痔瘡。但許多得了痔瘡的媽媽們,都不敢用痔瘡膏治療,理由是害怕用藥,導致哺乳時的乳汁有有毒藥物成分,影響寶寶的健康,其實,痔瘡膏種類較多且用法各異,并不是全部都要在哺乳期時禁用。
哺乳期的媽媽是可以用痔瘡膏的,因為屬于外用的藥物對孩子的哺乳影響不大的。哺乳期是女性痔瘡的高發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的。因為哺乳期的女性營養高,少運動會造成肛門內靜脈曲張導致痔瘡發作的。
建議在可行的情況下可以下地走路適量運動,局部用痔瘡膏治療的同時,也可以找中醫開些中草藥熏洗患處有加強治療效果的作用。如毒湯坐浴或濕敷。其方法是把祛毒湯加熱后倒入盆中,孕婦蹲坐于盆上進行熏蒸。或是用棉球或紗布蘸祛毒湯敷于患處,每天2-3次,每次20分鐘,即可有效緩解痔瘡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刺激食物,多是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此外,這些方法雖然相對安全,但也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自己擅自用藥,以免引發意外。其實哺乳期患痔瘡,如果無其他癥狀,僅僅有痔瘡,可不作特殊治療,但需要保持大便通暢,便后清潔,避免感染。如果伴隨其他癥狀則需要去醫院檢查治療。開刀治療必須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