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打完預防針后,總是胳膊上出現一些小硬塊這是很正常的,可以在睡覺后用一塊熱毛巾放在針眼的部位,慢慢的就能恢復,但是大家需要注意,如果小硬塊很久后一直沒有消失,要考慮可能是局部感染或其他因素,需要到醫院去做相關檢查。
預案內容
1、孩孩睡覺前,準備以下物品:稍熱溫水一大瓶、體溫計、小兒泰諾口服液,喂藥滴管,退熱貼,備用被褥兩套,備用睡衣兩套
2、孩孩出現發熱癥狀,首先測定體溫,如不超過38℃,無需服藥,只需大量飲水,蓋好被子謹防著涼,待汗出透,體溫會有所下降。
3、如體溫高于38℃,服用小兒泰諾1毫升,同時保證大量飲水,蓋好被子。
4、注意孩孩排尿,如果尿床應及時更換。
5、如服藥后兩小時體溫仍不下降或者體溫高于39℃,將退熱貼貼于孩孩額頭,然后去醫院就診。就診時應向醫生說明所服藥物名稱、劑量及服藥時間。
癥狀治療
打預防針后起腫塊是很常見的現象,不過應該是皮下的硬疙瘩,而不是皮膚表面的紅腫,那是因為打進去的針藥沒有被很好的吸收,所以就在皮下結集。
皮膚表面的紅腫應該是孩子使勁抓出來的,跟本不該涂藥,過一晚上不抓就會消的。而且尤卓爾是治濕疹的專用藥,那東西叫"丁酸氫化可的松",記住名字里帶個"松"字的都是激素,小孩子不可以隨便涂的,否則會使皮膚形成激素依賴癥。先觀察幾天,如果沒有好轉,換一家兒童專科醫院皮膚科好好看看。
小兒肌肉注射后的硬塊必須及時采取措施,采用以下簡單易行的方法進行處理,可使硬塊很快變軟,直至消失。
·熱敷:注射局部產生疼痛或剛出現硬塊時,可以及時熱敷。方法是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水溫50℃~60℃)敷于硬塊部位,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鐘。也可同時局部按摩。熱敷和按摩的目的在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藥液的吸收。
·硫酸鎂溶液的外敷:可在藥房或醫院購買50%硫酸鎂溶液。每次取硫酸鎂溶液50毫升,加熱水約10毫升,然后用紗布或小毛巾兩塊交替使用,先在容器內浸濕,取出后稍擰干,隨即敷于有硬塊的地方,上面再用熱水袋壓住保溫,5分鐘更換一次,連續15分鐘,每天3~4次。用硫酸鎂溶液作溫熱敷可使肌肉放松,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液吸收。
·艾葉煎水敷:艾葉味苦辛,性溫,具有理氣血,逐寒溫,溫經,止痛的效用。方法是用艾葉加水適量煎煮,待溫后將敷布(布塊、紗布、毛巾等均可)浸濕后,熱敷于硬塊的部位。敷布濕度以無水流下為宜,溫度以不感灼熱即可,但須注意防止燙傷。每隔3~5分鐘更換一次,每次熱敷30分鐘,每日敷兩次。
理療,如果有條件的話,可去醫院做幾次理療,一般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應該注意的是,如發現硬塊部位有"波動感"或出現膿頭,必須立即去醫院檢查治療,不可隨便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