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如今的孩子在正式學習語言文字的時候,應該是在小學的時候。那么在此之前,孩子已經會講有關生活中熟悉的語言了。一般情況一下,在孩子出生不久后,人們便教授孩子講話,很多孩子在一歲時便會說話了,然而有些小孩子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不少家長都感到十分擔心,這是什么情況呢?
同齡兒相比,有些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有些則發音不清晰,對此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有早有晚,老人們常說“貴人語遲”,沒有必要過分關心,因而對這些孩子不予注意。事實上,孩子說話的早與晚,的確存在著個體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環境的影響。如果在家長給予了適當的教育和關心后,孩子的語言能力隨長大而加強,則盡管可能比同齡孩子晚1-2個月,也屬正常。但是,有些孩子說話時吐字不清,家長也未加注意,那就可能造成以后的語言障礙。
對于無先天畸形的孩子,如果存在發音不清、口吃等問題,家長要及早著手進行糾正。因為越早糾正,越容易讓孩子從小(開始學習語言時)便有一個發童清楚、條理性強、語法規范的基礎。如果到孩子有一定語言能力,并形成習慣以后,再矯正錯誤就比較困難了。 糾正語言問題時,家長不要訓斥或譏諷孩子,要耐心地做示范,也可讓孩子聽廣播和電視里播音員的發聲,并鼓勵孩子模仿正確發音。
一般如果出現小孩子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這種情況,不少的朋友都會認為孩子在身體上或心理上出現疾病了。那么對于這種情況,并不排除孩子身體內出現疾病導致的,所以建議家長要及時把孩子帶到醫院檢查,做進一步的治療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