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肺炎是小兒的一種主要常見病,尤多見于嬰幼兒,也是嬰兒時期主要死亡原因。支氣管肺炎又稱小葉肺炎,肺炎多發生于冬春寒冷季節及氣候驟變時,但夏季并不例外。甚至有些華南地區反而在夏天發病較多。患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受感染。支氣管肺炎由細菌或病毒引起。
(1)一般癥狀:起病急驟或遲緩。驟發的有發熱、嘔吐、煩躁及喘憋等癥狀。發病前可先有輕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數天。早期體溫多在38~39℃,亦可高達40℃左右,大多為弛張型或不規則發熱,新生兒可不發熱或體溫不升。弱小嬰兒大多起病遲緩,發熱不高,咳嗽與肺部體征均不明顯。常見嗆奶、嘔吐或呼吸困難。嗆奶有時很顯著,每次喂奶時可由鼻孔溢出。
(2)咳嗽:咳嗽及咽部痰聲,一般在早期就很明顯。早期為干咳,極期咳嗽可減少,恢復期咳嗽增多、有痰,新生兒、早產兒可無咳嗽,僅表現為口吐白沫等。
(3)氣促:多發生于發熱、咳嗽之后,呼吸淺表、呼吸頻率加快(2個月齡內60次/min,2~12個月50次/min,1~4歲40次/min),重癥者呼吸時呻吟,可出現發紺。呼吸和脈搏的比例自1∶4上升為1∶2左右。
(4)呼吸困難:常見呼吸困難,口周或指甲青紫及鼻翼扇動,重者呈點頭狀呼吸、三凹征、呼氣時間延長等。有些病兒頭向后仰,以便較順利地呼吸。若使患兒被動地向前屈頸時,抵抗很明顯。這種現象應和頸肌強直區別。
(5)肺部固定細濕啰音:胸部體征早期可不明顯或僅呼吸音粗糙或稍減低,以后可聞及固定的中、細濕啰音或捻發音,往往在哭鬧、深呼吸時才能聽到。叩診正常或有輕微的叩診濁音或減低的呼吸音。但當病灶融合擴大累及部分或整個肺葉時,可出現相應的肺實變體征。如果發現一側肺有明顯叩診濁音和(或)呼吸音降低則應考慮有無合并胸腔積液或膿胸。
2.重癥肺炎重癥肺炎除呼吸系統嚴重受累外,還可累及循環、神經和消化等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