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稱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癥,是一種較常見的微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過敏、藥物過敏、花粉、昆蟲咬傷等所致的過敏等,但過敏原因往往難以確定。兒童及青少年較多見。
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現為皮膚瘀點,多出現于下肢關節周圍及臀部,紫癜呈對稱分布、分批出現、大小不等、顏色深淺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數日內逐漸消退,但可反復發作;病人可有胃腸道癥狀,如腹部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鈍痛等;可有關節疼痛;腎臟癥狀,如蛋白尿、血尿等,多見于兒童。治療包括盡力找出過敏原因并加以避免;使用抗組胺藥物如苯海拉明、異丙嗪、安其敏、撲爾敏等及糖皮質激素等。
1.感染如小兒感冒、扁桃體炎、肺炎、腹瀉、尿路感染、皮膚瘡癤等,約半數病兒童發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食物如魚、蝦、蛋、奶、酒、飲料、豆制品、韭菜、牛肉干等,都能引起過敏性紫癜的發病,或者使已經治療好轉者復發。
3.藥物如青霉素、磺胺類藥物、生物制劑、各種預防針、血漿制品、血液等。
4.毒素如蜂、蛇、蝎子、蚊蟲咬傷等,也可能引起發病。
5.某些異物如花粉、柳絮、寵物的皮毛,以及油漆、汽油、塵埃、化學物品、農藥、化學纖維等等,患兒都可以因為接觸而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