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還能防癌?你聽說過嗎?這可不是在胡說,其實走路對健康大有好處,只要你走對了。想知道你的步態對嗎,小編分享了8種步態,這八種步態背后隱藏著怎樣健康問題,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科技進步讓生活越來越方便,但也讓人在變懶。每天開車上下班,有電梯就不爬樓梯,有座位便不愿起身。然而,研究顯示,每天只要步行1英里(約1.6公里),患癌死亡風險就能降50%。
走路可預防癌癥
預防乳腺癌
法國一項涉及400萬女性的研究顯示,任何年齡段的女性堅持每天快走1小時都能使患乳腺癌風險降12%。另有研究發現,每周散步7小時的女性比每周僅散步3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低14%。
降低患腸癌風險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發現,每天走路1小時,可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風險。專家分析說,這或許和走路能提高免疫力有關。
防患胰腺癌
美國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飯后散步30分鐘,可使患胰腺癌風險降低一半。研究者指出,胰腺癌多和熱量過剩有關,而走路可消耗大量熱量。
抵抗前列腺癌
美國加州大學針對1455名前列腺癌患者,進行長時間隨訪后發現,快走能明顯延緩前列腺癌的惡化,每周只需快走3小時,癌癥惡化程度比不運動的人降低57%。原因在于走路可改善內分泌,調節激素水平。
此外,英國拉夫堡大學研究發現,每天快走可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幾率降低30%。
與跑步相比,走路對關節損傷小,能延緩關節功能衰退;國內外權威研究發現,每天堅持快走能有效預防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認知障礙等。
走對了事半功倍
走路有這么多好處,但真讓它發揮實效,還得有五方面的講究:
1、姿勢
不能太放松。正確的走路姿勢應該是抬頭挺胸,目要平視,軀干自然伸直;收腹,身體重心稍向前移;上肢與下肢配合協調,步伐適中,兩腳落地有節奏感。
2、速度
每秒走兩步。西安體育學院運動醫學教研室副教授茍波認為,快走應保證每次40分鐘~60分鐘。不少國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其實就是對鍛煉時間的量化處理,大概每秒走兩步。運動講究循序漸進,剛開始鍛煉的人可先走半小時,再逐漸延長時間。快走時,心率應維持在每分鐘120次~140次,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身體狀況較好的中老年人通過快走可能達不到出汗效果,這時可輔助慢跑,走跑結合,達到健身目的。
3、時間
下午四點后。很多老人習慣晨練,但早晨濕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空氣質量不佳。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來說,早晨鍛煉可能誘使疾病發作。專家指出,下午4時以后和晚上是運動的最好時間,這時關節靈活,體力、肢體反應和適應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壓也較平穩。值得提醒的是,如選擇晚飯后走路,應在飯后半小時至睡前兩小時范圍內進行。
4、地點
道路平、空氣好。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武文強特別強調,公路邊不適合快走,車流量大,空氣質量差,且柏油路面太堅硬,對膝蓋和腳踝沖擊力較大,相比而言,松軟的土路和塑膠操場更適合,還要繞開施工工地和環境復雜的道路。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馬長生建議,最好在公園等空氣質量較好的地方健走,可保護呼吸系統。
5、準備
穿雙好鞋,做足熱身。一雙合腳的軟底跑鞋,可緩沖走路時腳底的壓力,并保護腳踝關節免受傷害;寬松舒適的運動裝和透氣的襪子也會讓身體更放松;隨身帶瓶水,可以少次多量地補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最好帶塊糖,預防低血糖意外。為避免運動傷害,快走前應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熱身活動,防止因步幅過大、頻率太快造成拉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