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膠性腸病一般治療
一、麥膠性腸病西醫治療
確定診斷后,針對病因進行綜合替補療法,以飲食療法最為重要。
1、飲食治療
避免食用含麥膠飲食(如各種麥類),如將面粉中的面筋去掉,剩余的淀粉可食用。原則上以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無刺激性易消化的飲食為主。
2、對癥治療及支持療法
補充各種維生素A、B族、C、D、K及葉酸。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必要時可輸人體白蛋白或輸血。
3、腎上腺皮質激素
危重病例可靜脈滴注ACTH,或可口服強的松或強的松龍。有時能改善小腸吸收功能,緩解臨床癥狀,但停藥后常復發,且長期應用有水、鈉潴留,加重低鉀及骨質疏松。
麥膠性腸病辨證論治
二、麥膠性腸病中醫治療
中藥方劑(一)
辨證:脾腎不足,濕熱內蘊。
治法:清利濕熱,健脾益腎。
方名:飛廉分清湯。
組成:飛廉草50克,匾蓄30克,鳳尾草15克,茯苓15克,菟線子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中藥方劑(二)
辨證:脾腎氣虛。
治法:健脾固腎。
方名:加味治濁固本湯。
組成:萆15克,菟絲子15克,益智仁10克,石菖蒲5克,芡實30克,蓮須30克,白雞冠花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中藥方劑(三)
辨證:脾腎虧虛,精微下泄,清濁相混。
加味健脾補腎固精湯治法:健脾,補腎,固精。
方名:加味健脾補腎固精湯。
組成:黨參15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金櫻子15克,益智仁15克,蓮須30克,薏米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10劑為1療程(同時口服來滴靈,每日3次,每次0.4克)。
飲食與調攝:
1.飲食宜清淡,如:米粥、紅棗糯米粥、面條、面包等,其他:蔬菜、蘑菇、蓮子、木耳、山藥等,水果如哈密瓜、西瓜、梨、蘋果、椰子、菠蘿等可適量食用,對脾陽虛、腎陽虛、寒濕者諸多水果則不宜,唯橘類尚可食用,配合姜棗之劑茶飲更佳。
2.避免過食辛(腥)辣、油膩及豆制品。
3.避免過度疲勞,多休息,勿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