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腫瘤一般治療
一、眼部腫瘤西醫治療
1.手術治療 包括腫瘤切除術,眼球摘除術,眶內容剜出術。標本送病理檢查。
2.放射治療 邀請放射科會診,用深部X線、60Co等深部照射,或32P、90Sr等淺層照射,按放射治療常規處理。
3.綜合療法 綜合應用中藥、西藥、放療及手術等療法。
4.對腫瘤摘除術后眼部組織缺損及畸形,可在同時或以后進行整形手術。
1.手術療法
仍是目前較好的治療方法。如是單眼,腫瘤尚局限于眼球內時,要早期行眼球摘除術。手術時切斷的視神經不能短于1厘米。術后病理檢查,如發現腫瘤已侵及視神經殘端者,應進行放療,如眶內容亦受累還應進行眶內容剜除術,術后放療加化療。
2.放射療法
(1)如腫瘤已達球外期,且大者,可先作放療,使腫瘤縮小后再行眶內容剜除術,術后繼續進行放療。
(2)如雙眼均有腫瘤時,除對較嚴重的一眼進行手術外,較輕的一眼盡量爭取作放療和/或化療。近年來利用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高能X線比60鈷高,而且還可產生高能電子束,用它照射腫瘤,尚可通過電子計算機,計算出達到眼球及眼眶的放射劑量分布情況,及時核對治療參數,使腫瘤接受一致的高劑量。亦可在小的腫瘤處植入氡子(radonseeds)。還可用106釕或106鍺施用器局部貼敷,亦可收到較好療效。
3.冷凍療法
對位于赤道部以前的視網膜周邊部孤立的較小的腫瘤,可行冷凝術,溫度在-90~-100℃,冷凍至腫瘤變為冰球,一分鐘完全融化,立即再凍,每點重復三次。一般治療后2-3周腫瘤消失,脈絡膜萎縮,視網膜色素沉著,有時有鈣化斑塊。
4.光凝療法
僅用小而孤立的腫瘤(3mm直徑),黃斑部及視神經大血管附近的腫瘤不能用本法,以免視力及血管損傷。方法:先在腫瘤周圍光凝兩排,形成兩道堤壩,再凝固走向腫瘤血管,使之完全阻塞,截斷腫瘤的血源,(勿傷及大血管免致出血),使腫瘤壞死、萎縮。此方法的優點可反復進行。亦可與放療或化療并用,效果較好。
5.化學療法
僅能起到輔助治療的目的,三乙烯三聚氰胺(triethlenemelamine.T.E.M.癌寧)可以口服,肌肉注射和頸動脈內注射。常與放療、光凝、冷凝等療法合并應用,以提高療效。在應用中應常復查血象,白細胞低于4000應停藥。
6.光動力療法
(血咔啉衍生物HPD-激光) 作用機制:HPD能有選擇性的被惡性腫瘤組織攝取,經一定波長的光能照射后產生動力效應,透發單態氧等自由基參與的生物氧化反應,引起瘤細胞毒性作用而變性壞死,從而有效殺死瘤細胞。方法:HPD靜脈注射(2.55mg/kg),2天后用氬離子泵浦染料激光全眼球掃描照射,波長625~640nm之間,光斑200μm,功率密度200~300mw/cm2,時間45~60分鐘,每日一次,共2次,療效良好。
7.免疫療法
認為本病與免疫改變有關,故設想采用免疫抑制劑治療,替哌等,以控制腫瘤的增殖。 也可用特異性Rb轉移因子、基因工程Rb單克隆抗體及其生物導彈,細胞因子(rIL-2、rIFN、rTNF)、TIL、LAK細胞等聯合治療可獲較好效果。
眼部腫瘤辨證論治
二、眼部腫瘤中醫治療
許多中藥有直接抗腫瘤作用,可單用于治療各期腫瘤,亦用于手術前控制腫瘤生長,或手術后防止腫瘤復發。亦可于放、化療中用于糾正貧血、白細胞減少癥、胃腸道反應等。
1.內服煎劑
夏枯草、龍膽草、神曲、山豆根、山慈菇、山茱萸、栝樓、玄參、丹參、桃仁、薏苡仁、紫草、山甲珠、鹿角霜、甘草。局部疼痛:加元胡、郁金、乳香、沒藥、九香蟲;或元胡、川楝子、木香;或元胡、白芍、香附;或金銀花、白芷;或川烏、草烏;或三棱、莪術;或丹皮、丹參;或加重細辛;或全蝎、蜈蚣;頭痛:加羌活、白芷、川芎;或白芷、菊花、薄荷;或元胡、蔓荊子、川芎;頭痛久劇加全蝎、水蛭、蜈蚣;頭痛頭暈加夏枯草、石決明、槐花、菊花、鉤藤;或川芎、菊花、石菖蒲;或菊花、夏枯草、代赭石;頭痛有熱加蘆根、白茅根、石膏、犀角;以上方劑每日1劑水煎服,30劑為一療程。
2.內服散劑
九節菖蒲、蘆薈、西洋參、珍珠、海馬、蜈蚣、冬蟲夏草。傳統中藥炮制后研細末,每日服3次,每次1~2克。如吞服粉劑有困難者,可將藥粉裝入膠囊,每膠囊裝0.5克,每次服2~4粒。
3.外用敷劑
生地黃、蓬莪術、天葵子、當歸、川芎、赤芍、山慈菇、山萸肉、栝樓、丹參、薏苡仁、半夏、南星、天麻、白芷、紫草、桃仁、紅花。水煎,局部濕敷,每次20~30分鐘,每日1至3次。
4.飲食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