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靜脈阻塞一般治療
一、視網膜靜脈阻塞西醫治療
(一)原則
①經藥物治療四個月以上未見好轉者可以采用氬或氪離子激光照射。
②用小能量激光沿著阻塞支的兩側,在缺氧區內散在均勻稀疏的照射,激光斑大小為200u,間距約1個激光斑,在2周內分2~3次完成。
③光凝點應避開大血管、黃斑區及盤斑束。
本病治療比較困難,對某些療法也存在爭論。從理論上講,血栓形成應用抗凝劑治療,但實際上效果并不理想,許多過去使用的抗凝藥已不再應用。迄今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一般可針對病因治療和防治血栓形成,如降低血壓和眼壓,降低血液黏度,減輕血栓形成和組織水腫,并促進出血吸收。
1、纖溶制劑使纖維蛋白溶解,
減輕或去除血栓形成。包括尿激酶、鏈激酶、去纖酶和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等。治療前應檢查纖維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時間,低于正常者不宜應用。
(1)尿激酶:
使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纖溶酶具有強烈的水解纖維蛋白的作用,可有溶解血栓的效果。尿激酶的常用劑量:
①靜脈滴注:宜新鮮配制,可用4萬~20萬單位溶于5%~10%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250ml,1次/d,5~7次為1療程。
②球后注射:100~500U溶于0.5~1ml生理鹽水,每天或隔天1次,5次1療程。
③離子透入:1次/d,10天為1療程。尿激酶治療本病的有效率為:50%~72%。
(2)鏈激酶:
與血液中纖維蛋白溶解酶原相結合成為復合激活因子,并使其激活轉變為纖維蛋白溶酶,使纖維蛋白溶解,達到溶解血栓的效果。鏈激酶給藥前半小時先肌注異丙嗪25mg和靜脈滴注地塞米松2.5~5mg或氫化可的松25~50mg以減少副作用,初次劑量50萬U溶于100ml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30min滴完。維持劑量60萬U,溶于250~500ml 5%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4~5h,1~2次/d,5~7天為1療程,有效率40%。
(3)去纖酶:
又稱去纖維蛋白酶,是從我國尖吻蝮蛇蛇毒中分離出的一種酶制劑,使纖維蛋白原明顯下降而產生顯著的抗凝血作用。治療前先做皮膚試驗,取去纖酶0.1ml,加生理鹽水稀釋至10倍1.0ml,再取0.1ml作皮內過敏試驗,如為陰性,按每公斤體重給藥0.25~0.5U,一般40凝血單位溶于250~500ml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鹽水中,靜脈滴注,4~5h滴完。檢查纖維蛋白原,當上升至150mg時可再次給藥,3次為1療程,有效率83.3%。
(4)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t-PA):
是由體內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的纖溶蛋白。后經基因工程技術生產成人工重組t-PA,它在體內可將纖溶酶原激活變成纖溶酶從而使血栓溶解。全身用藥可用100mg t-PA溶于注射用水500ml中,3h內滴完。前2min注入10mg,后60min滴入50mg,以后120min將余下的40mg滴完。t-PA全身應用較容易導致嚴重的出血,故現在國內外有作者用t-PA作視網膜靜脈微穿刺注入治療本病。
2.抗血小板聚集劑
常用阿司匹林和雙嘧達莫。阿司匹林可抑制膠原誘導血小板聚集和釋放ADP,具有較持久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每天口服0.3g,可長期服用。雙嘧達莫可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反應從而減少血小板聚集,口服25~50mg,3次/d。
3.血液稀釋療法
其原理是降低血細胞比容、減少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最適用于血黏度增高的患者,方法是抽血500ml加75ml枸櫞酸鈉抗凝,高速離心,使血細胞血漿分離,在等待過程中靜脈滴注250ml低分子右旋糖酐。然后將分離出的血漿再輸回患者。10天內重復此療法3~6次,至血細胞比容降至30%~35%為止。此療法不適用于嚴重貧血者。有效率42%~88%。
4.皮質類固醇制劑
對青年患者特別是由炎癥所致者和有黃斑囊樣水腫者用皮質激素治療可減輕水腫,改善循環。有人不贊成應用皮質激素,認為靜脈阻塞是血流受阻,靜脈壓增高,使血管滲透性增加,用皮質激素無效。
5.激光治療
其機制在于:①減少毛細血管滲漏,形成屏障從而阻止液體滲入黃斑;②封閉無灌注區,預防新生血管形成;③封閉新生血管減少和防止玻璃體積血。激光對總干阻塞只能預防新生血管和減輕黃斑囊樣水腫,對視力改善的效果不大,但對分支阻塞則效果較好。美國靜脈阻塞研究組報告用氬激光治療分支阻塞的黃斑囊樣水腫,視力恢復2行以上者治療組為65%,對照組為37%。氬激光可降低新生血管和玻璃體積血發生率,該組治療160只眼中發生新生血管者占12%,而對照組159只眼中新生血管發生率高達22%。已發生新生血管的眼經激光治療后只有29%發生玻璃體積血,而對照組有6l%發生玻璃體積血。
激光脈絡膜-視網膜靜脈吻合術:1992年McAllister等首先應用氬激光進行了實驗性激光脈絡膜-視網膜靜脈吻合術,并應用于臨床治療非缺血性視網膜靜脈阻塞。1998年又聯合用YAG治療使成功率從33%提高到54%。其后國內外許多作者應用此法進行治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6.視網膜動靜脈鞘膜切開術
可應用于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在受壓靜脈與動脈交叉處切開動靜脈鞘膜,以減輕靜脈受壓。使血流恢復。手術后約80%患者視力穩定或提高。
7.其他藥物治療
如活血化瘀中藥可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如血栓通,丹參注射液等靜脈滴注,治療本病的有效率為69%左右。此外可根據病因給以降血壓藥或降眼壓藥。對癥治療如碘制劑肌內注射或離子透入以促進出血吸收。
中西醫綜合治療。可口服維生素C,蘆丁、及血管擴張劑。同時給予中藥治療,早期以清熱涼血為主,兼以活血化瘀;
(二)預后
視網膜靜脈阻塞的預后與阻塞的類型、阻塞部位、阻塞程度和發生的并發癥等有關。一般說來,總干阻塞比分支阻塞預后差,缺血型比非缺血型者差。國內有人報告本病944只眼,致盲率為16.9%,其中總干阻塞致盲者占27.6%,半側阻塞占11.7%,分支阻塞占8.6%。總干阻塞無論用纖溶制劑或光凝療法均不能使視力改善,僅能預防新生血管的產生。分支阻塞預后較好,未經治療的分支阻塞,視力恢復在0.5以上者為60%和53%。影響視力預后的主要原因為黃斑囊樣水腫和新生血管及其并發癥——玻璃體積血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視網膜靜脈阻塞辨證論治
二、視網膜靜脈阻塞中醫療法:
本病為各種原因引起眼絡阻塞所致,眼底改變以出血瘀血為主,故治療時,無論何種證型,除針對病機治療外,均應適當佐以止血活血,化瘀通絡之法。對眼內有新生血管、機化物形成的,又當佐以軟堅散結之法。對眼內反復出血繼發綠風內障者,則按綠風內障治療。辨證選方如下:
1.肝陽上亢
治法:平肝潛陽。
方藥:菊花鉤藤飲加減。珍珠母15g,鉤藤12g,菊花12g,川芎6g,生牡蠣15g,黃芩10g,白蒺藜10g,白芍9g,夜交藤9g,丹參15g,地龍12g,當歸尾12g,茯苓12g,澤瀉12g,蒲黃12g。
2.肝火上炎
治法:清肝瀉火。
方藥:龍膽瀉肝湯(《李東垣方》)加減。龍膽草12g,柴胡9g,澤瀉12g,車前子12g,木通12g,生地9g,當歸尾15g,丹參15g,梔子12g,黃芩12g,甘草6g,赤芍9g,川芎6g,丹皮9g。
3、氣滯血瘀
治法:行氣活血。
方藥: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當歸尾15g,生地9g,桃仁12g,紅花12g,枳殼12g,赤芍9g,柴胡9g,甘草3g,桔梗9g,川芎12g,牛膝9g,陳皮12g,丹參20g,路路通12g,側柏葉9g。
4.痰熱阻絡
治法:清熱祛痰。
方藥:溫膽湯(《千金方》加減。半夏12g,陳皮15g,茯苓12g,甘草3g,枳實12g,竹茹9g,厚樸12g,薏仁12g,通草9g,石菖蒲15g,丹參20g,黃連9g,黃芩9g,黃柏9g,茅根12g,蒲黃12g。
5.陰虛火旺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加減。知母15g,莆柏12g,生地12g,山萸肉12g,山藥12g,茯苓15g,澤瀉12g,丹皮12g,當歸尾12g,丹參15g,毛冬青15g,琥珀9g,郁金9g,川芎6g,白茅根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