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囊樣水腫癥狀診斷
一、癥狀
早期病變在檢眼鏡下可以基本正常,黃斑中心凹光反射彌散或消失。病程中視網膜水腫區呈不同程度反光增強或綢緞樣反光,視網膜增厚。晚期黃斑水腫呈蜂窩狀或囊狀外觀,囊壁視網膜厚薄不均勻,可見蜂窩狀內部的分隔及血管暗影。有的小囊可以十分薄,甚至形成裂孔。
臨床上單憑檢眼鏡很難做出黃斑囊樣水腫的診斷。應當用檢眼鏡結合三面鏡或者裂隙燈加前置鏡——90D鏡,利用裂隙燈的細窄裂隙檢查黃斑區,可見黃斑區視網膜增厚和血管暗影,用后部反光照射,有時可見黃斑區呈蜂窩狀外觀、視網膜有囊樣間隙。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是診斷黃斑囊樣水腫必不可少的手段,是診斷黃斑囊樣水腫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診斷黃斑囊樣水腫的金標準。近年來應用光學相干斷層成像術(OCT)檢查,可以極為清晰的顯示后極部視網膜黃斑區囊樣水腫的外觀,也是診斷黃斑囊樣水腫的最好方法之一。
Irvine-Gass綜合征:臨床上有時可見到一些白內障術后的病人發生黃斑囊樣水腫,特稱為Irvine-Gass綜合征。這種綜合征多發生在白內障術后4~12周。據統計圍手術期沒有任何并發癥。成功的白內障囊內摘除術后的病人,經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50%~70%的病人有黃斑周圍視網膜毛細血管滲漏。因而有人認為這種滲漏很可能是術后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這些手術成功的病人,多數癥狀輕微或沒有癥狀,眼底鏡下90%以上查不出有眼底改變,只在做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時發現有黃斑囊樣水腫。但黃斑囊樣水腫嚴重時,可有明顯的視力障礙。只有5%~15%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顯示有滲漏的病人發生視力障礙。近年來,隨著手術器械的改進、技巧的進步,白內障囊內摘除術未植入人工晶狀體者,發生臨床上明顯的黃斑囊樣水腫者大約為2%;同樣的手術如果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狀體,發病率增至9.9%。囊外摘除合并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者發病率約為1.3%,而超聲乳化合并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者則為0.5%。絕大多數白內障術后的黃斑囊樣水腫癥狀不很明顯,視力損害比較輕微,病人多可耐受,且通常于術后3個月后自行消退。
特發性黃斑囊樣水腫(idiopathic cystoid macular edema):極為罕見,診斷必須十分謹慎。首先必須詳細詢問病人有無眼部手術、激光以及眼部外傷的歷史;然后仔細檢查眼前節,包括KP、前房浮游細胞、Tyndall現象,以排除極輕微的前部葡萄膜炎;然后再充分散大瞳孔,用裂隙燈仔細檢查玻璃體有無炎性細胞,再用間接檢眼鏡、三面鏡詳細檢查睫狀體平坦部及眼底周邊部以排除中間部葡萄膜炎;并且應用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排除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網膜血管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色素變性等所有能夠引起黃斑囊樣水腫的各種眼部疾病后,方能診斷特發性黃斑囊樣水腫。
二、診斷
根據癥狀、眼底表現以及熒光造影和OCT檢查所見,確診并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