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內血腫癥狀診斷
一、癥狀
急性外傷性腦內血腫的臨床表現,與血腫的部位及合并損傷的程度相關。額葉、顳葉血腫多因合并嚴重腦挫傷或硬膜下血腫,多表現顱內壓增高癥狀及意識障礙,而缺少定位癥狀與體征。腦葉血腫及挫傷累及主要功能區或基底節區血腫可表現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小腦血腫表現同側肢體共濟及平衡功能障礙,腦干血腫表現嚴重意識障礙及中樞性癱瘓。頂枕及顳后著力的對沖性顱腦損傷所致腦內血腫患者,傷后意識障礙較重且進行性加重,部分有中間意識好轉期或清醒期,病情惡化迅速,易形成小腦幕切跡疝。顱骨凹陷骨折及沖擊傷所致腦內血腫,腦挫傷相對局限,意識障礙少見且多較輕,除表現局部腦功能損害癥狀外,常有頭疼、嘔吐、眼底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的征象,尤其是老年病人因血管脆性增加,較易發生腦內血腫。
二、診斷
急性腦內血腫與腦挫裂傷硬腦膜下血腫相似,病人于顱腦損傷后,隨即出現進行性顱內壓增高及腦受壓征象時,即應進行CT掃描,以明確診斷。由于這類血腫多屬復合性血腫,且常為多發性,故而根據受傷機制分析判斷血腫的部位及影像學的檢查,十分重要,否則,于術中容易遺漏血腫,應予注意。急性期90%以上的腦內血腫均可在CT平掃上顯示高密度團塊,周圍有低密度水腫帶,但2~4周時血腫變為等密度,易于漏診,至4周以上時則呈低密度,又復可見。此外,遲發性腦內血腫是遲發性血腫較多見者,應提高警惕,必要時應作CT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