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癥狀診斷
一、癥狀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新生兒期、嬰幼兒及兒童期的臨床表現有很大差異,尤其是新生兒期,其病情進展迅速,危險性大,病死率高。
1.新生兒期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新生兒期的臨床表現主要涉及呼吸、循環和消化3個系統,并且以呼吸和循環障礙為主,胃腸道癥狀次之。
(1)呼吸和循環障礙:
①呼吸困難、發紺:在胎兒期,右心室排出血液的85%直接通過卵圓孔、動脈導管流入主動脈至胎盤進行氣體交換,盡管胎兒肺受疝入胸腔的內容物壓迫而呈萎縮狀態,并不威脅胎兒生命。但出生后,氣體的交換、血液的氧合則完全依靠患兒的肺來完成。因患側肺受壓萎縮、發育不良,并且縱隔向健側移位壓迫健側肺,使健側肺亦有發育障礙,出生后明顯的換氣不足,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在體內潴留,并反射性的引起呼吸頻率增加以彌補換氣不足。表現為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等。
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等癥狀可在生后即出現或生后數小時內出現,其嚴重程度與膈肌缺損大小、腹腔臟器疝入胸腔的數量和體積、肺受壓萎縮發育不良程度及健側肺發育障礙的狀況有關。呼吸困難和發紺的程度和發作可呈陣發性改變。心、肺受影響輕者,患兒安靜時可無明顯癥狀,哭鬧或喂奶時出現或加重;較重者安靜時即有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口周發紺,患側臥位或半坐位癥狀緩解或減輕;嚴重者生后即有顯著的呼吸困難、周身發紺,呈進行性加重或突然惡化,隨時有呼吸、心跳驟停或死亡的可能。有些患兒在劇烈哭鬧后用力呼吸時,可導致患側胸腔負壓顯著增大,甚至進一步將腹腔內臟器吸納入胸腔內,造成患側肺受壓、縱隔向健側移位加重,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如處理不當或處理不及時,可致病兒迅速死亡。
②酸血癥、低氧血癥:臨床上除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外,病兒很快出現酸中毒和低氧血癥,起初為呼吸性酸中毒,以后則為代謝性或混合性酸中毒。生理指標檢測和血氣分析檢測顯示,pH降低、PaCO2升高、PaO2明顯下降。
除呼吸困難、急促、發紺、酸血癥、低氧血癥外,還有體溫低或不升、低血鈣、低血鎂等一系列癥狀。
③肺動脈高壓:腹腔臟器進入胸腔不但使雙肺臟發育障礙,而且還使肺動脈扭曲、動脈數量少、動脈壁增厚及血管床橫斷面積減少等。酸血癥、低氧血癥可引起肺動脈痙攣,導致肺動脈阻力增高而產生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結果產生右至左的分流,加重低氧血癥和酸血癥并使之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因缺氧而死亡。
(2)消化道癥狀:
消化道癥狀在臨床上較少見,表現為厭食、嘔吐等。如果同時伴有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或疝入的腹腔臟器嵌頓時,可出現消化道癥狀或急性腸梗阻癥狀。若嵌頓腸管發生絞窄、壞死,可出現胸、腹腔感染,或中毒性休克表現。
(3)體征:
①胸部體征:患側胸廓呼吸動度減弱、飽滿或隆起、肋間隙較對側增寬;縱隔移位、心臟受壓時,心尖搏動向健側移位,嚴重者須與右位心相鑒別。由于疝入胸腔臟器的性質或胃腸道充氣擴張程度不同,胸腔叩診呈濁音或鼓音,往往是濁鼓音相間。聽診患側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如聞及腸鳴音,對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但新生兒膈肌位置較低(可達第8~9胸椎水平),而且膈肌和胸腹壁比較薄弱,腸鳴音很容易傳導至胸部,查體時須反復仔細檢查、分析,以免誤診。
②腹部體征:與腹腔臟器疝入胸腔的多寡有關。若大量腹腔臟器疝入胸腔,腹腔則空虛、凹陷呈舟狀腹;若疝入臟器少,則凹陷的不明顯。
2.嬰幼兒和兒童期
(1)呼吸道癥狀:
由于多數嬰幼兒和年長兒胸腹裂孔疝疝環(膈肌缺損)小、腹腔臟器疝入胸腔的體積和數量較少、肺發育受影響的程度小,其出現臨床癥狀的時間較晚,程度也較輕,突然發生呼吸、循環障礙的可能性明顯減少。多數病兒因患側肺受壓、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就診,胸部X線檢查時才發現,可有咳嗽、氣喘或發熱等表現,偶有呼吸困難,呼吸困難以患兒哭鬧或劇烈活動時出現,安靜后好轉;臥位加重,站立位好轉。
另外,有些病兒,尤其是右側的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由于肝臟堵塞疝環(膈肌缺損裂孔)胃腸道沒有進入胸腔內,肺臟受壓和發育受影響的程度較輕,平時無明顯臨床癥狀和體征,往往在偶然體檢透視或胸部X線攝片時才得以發現。
(2)慢性消化道癥狀:
年長兒童往往自訴胸痛、腹痛或上腹部不適等慢性消化道癥狀,多在內科治療無明顯療效進一步行鋇餐透視檢查時,才發現有胸腹裂孔疝。某些幼兒和兒童,有時在體位劇烈變動、劇烈哭鬧、飽食和激烈活動之后,突然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和發紺,伴有胸骨后疼痛和腹痛、嘔吐。疝內容物發生嵌頓時,出現劇烈的腹部絞痛、嘔吐物為咖啡樣物、停止排氣排便。
(3)體征體格:
檢查時可發現患側胸腔飽滿,呼吸運動減弱,心臟向健側移位;胸廓變形,呈桶狀,肋間隙增大;患側叩診呈濁音或濁、鼓音相間;患側肺下野聽診呼吸音弱,可聞及腸鳴音;仰臥位時可見腹壁凹陷呈舟狀腹。
3.臨床特點
由于膈肌缺損大小、有無疝囊、腹腔臟器疝入胸腔的多寡、肺受壓萎縮發育不良程度及健側肺發育障礙的狀況不一,臨床癥狀出現的早晚有很大的差異。
(1)癥狀:新生兒生后即出現臨床癥狀者,往往膈肌缺損大、無疝囊、疝入胸腔的腹腔臟器多、患側肺受壓萎縮發育不良及健側肺發育受影響的程度較重,癥狀重、變化快、病情兇險,甚至出生后短期之內因未能及時確診和治療而死亡。對此,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是減少死亡的關鍵。如新生兒出現急性呼吸困難、短促和青紫,喂奶、哭鬧后加重,應高度懷疑本病。嬰幼兒和兒童期臨床癥狀與體征不盡相同,對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或反復出現咳嗽、氣促,或隨體位變動、哭鬧、飽食和活動之后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和發紺、腹痛和嘔吐者,亦須考慮本病。
(2)體征:呼吸急促且費力,發紺;患側胸廓飽滿、肋間隙增寬;呼吸動度變弱;叩診濁音鼓音相間;聽診患側肺下野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并可聞及腸鳴音。
4.影像學檢查
除癥狀和體征外,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X線影像有以下特點:
(1)X線透視下胸腔內可見疝入的腸襻及其蠕動影像。
(2)胸腹部或胸廓及上腹部X線平片顯示:膈肌弓形邊緣的影像中斷、不清或消失,胸腔內含有液氣面或積氣腸管蜂窩狀影像、且這種影像胸腹腔相連續,患側肺萎陷,心臟和縱隔向健側移位。
(3)消化道造影示胸腔內有胃腸道影像。
(4)CT和MRI掃描可顯示疝環的邊緣及其呈三角形的橫斷面內有蜂窩狀腸管影像。
(5)B超可發現胸腔內有擴張的腸襻以及其蠕動回聲。
二、診斷
1.臨床特點
由于膈肌缺損大小,有無疝囊,腹腔臟器疝入胸腔的多寡,肺受壓萎縮發育不良程度及健側肺發育障礙的狀況不一,臨床癥狀出現的早晚有很大的差異。
(1)癥狀:新生兒生后即出現臨床癥狀者,往往膈肌缺損大,無疝囊,疝入胸腔的腹腔臟器多,患側肺受壓萎縮發育不良及健側肺發育受影響的程度較重,癥狀重,變化快,病情兇險,甚至出生后短期之內因未能及時確診和治療而死亡,對此,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是減少死亡的關鍵,如新生兒出現急性呼吸困難,短促和青紫,喂奶,哭鬧后加重,應高度懷疑本病,嬰幼兒和兒童期臨床癥狀與體征不盡相同,對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或反復出現咳嗽,氣促,或隨體位變動,哭鬧,飽食和活動之后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和發紺,腹痛和嘔吐者,亦須考慮本病。
(2)體征:呼吸急促且費力,發紺;患側胸廓飽滿,肋間隙增寬;呼吸動度變弱;叩診濁音鼓音相間;聽診患側肺下野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并可聞及腸鳴音。
2.影像學檢查
除癥狀和體征外,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X線影像有以下特點:
(1)X線透視下胸腔內可見疝入的腸襻及其蠕動影像。
(2)胸腹部或胸廓及上腹部X線平片顯示:膈肌弓形邊緣的影像中斷,不清或消失,胸腔內含有液氣面或積氣腸管蜂窩狀影像,且這種影像胸腹腔相連續,患側肺萎陷,心臟和縱隔向健側移位。
(3)消化道造影示胸腔內有胃腸道影像。
(4)CT和MRI掃描可顯示疝環的邊緣及其呈三角形的橫斷面內有蜂窩狀腸管影像。
(5)B超可發現胸腔內有擴張的腸襻以及其蠕動回聲。